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罗援:设立三沙市系捍卫南海领土主权重要步骤

http://www.CRNTT.com   2012-07-03 08:58:16  


 
  从背“胃得灵”说明书到电子竞技

  同样,守礁官兵也告别了“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出门看大海,入夜听涛声”的枯燥生活。

  “守礁王”龚允冲第一次上礁时,没有报纸,没有广播,没有电视,带来的书一夜之间被大浪卷跑。为打发难捱的寂寞,他背起了药瓶上的说明。

  半年后,一个地方慰问团来南沙与官兵联欢。文艺细胞不多的他亮开嗓门。将一张“胃得灵”的药品说明书,从最后一个字倒背到第一个字。这一“绝技”,感动得两位女演员泣不成声。

  作为军队文化的一部分,南海守礁部队生成了独具特色的礁堡文化。

  礁堡里,书柜摆满了整齐分类的书籍;在各礁定期流动的图书箱,书刊琳琅满目。每个房间都安装有液晶电视,70多个频道任选。2008年,海政信息网络中心专门为南沙守礁官兵开通蓝网工程,并配发了数十台蓝网专用电脑,礁上的电脑全部联网。

  作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里还举办了电脑游戏竞赛。

  2011年11月,南海舰队向每一名官兵赠送了一只MP5,从此官兵也能随意在掌上看书、看电影。海军政治部为每个礁都赠送了影视节目库和数字电影节目库,影视大片近在眼前。

  在岛礁上与京沪穗远程会诊

  礁石上生活的变化是细致入微的。它所解决的烦恼,也是陆地上的人们完全无法想象的。

  2011年5月15日晚上,东门礁四级军士长张渊博突然发现,已经第21次上礁的他,这天晚上在礁上竟然一时难以适应。

  张渊博和其他战友一样,以往每到睡觉时既期盼能吹着空调睡觉,又被发电机的轰鸣困扰。今天突然既吹着空调,又“听不见”发电机的轰鸣声,他反倒不习惯了。

  原来,这天随补给船上礁的专家给礁上的发电机穿上一件“外衣” ---由海后港营部牵头,某基地机关外请专家专门针对南沙礁堡噪音问题研制的防噪系统。它通过在发电机身加装隔音罩达到降噪目的。所以虽然开着机,但却比以往安静得多。

  这些年来,守礁官兵得到的惊喜还有更多。比如气象工程师刘元兵,负责气象数据收集。过去,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得手持风向标爬到楼顶,在风雨中测取数据。遇到台风天,还得请战友帮忙把身体绑住,慢慢爬出楼顶,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任务。如今他依托礁上的自动气象监测站,不用出门,就可以掌握精确的风向、湿度、气温等气象信息。

  南沙岛礁上的装备日新月异,对此,第一代南沙人、专业标分队工程师罗青松深有感触。

  以往,罗青松和战友每隔3个月,就必须对每一盏航标灯进行检查,为航标灯更换电池。遇上大风浪,巡查航标灯几乎就变成一次生死任务。

  而如今,南沙所有航标灯不仅用上了太阳能LED灯,而且全部实现了智能化。

  从广州军区某医院交流到南沙代职的军医黄高则说,上礁后看到频谱仪、TDP理疗仪等先进医学设备,深感意外。而当他亲眼看到身在南沙,也能随时连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军地医院,由专家现场会诊的双向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时,更是大吃一惊。

  如今,在南沙岛礁上,新型装备无处不在。大到净水机、发电、厨房等设备,小到水质细菌检验箱、除湿机、防紫外线眼镜,诸多困扰守礁官兵的问题被化解。

  以往,南沙守礁官兵与外界传递信息,只能依靠半年一次的换班补给,这成为官兵赖以寄托的精神支柱。即使后来条件有所改善,给亲人打电话也始终是一种奢望。这个经历,还被编成小品亮相春节联欢晚会。

  2011年3月,南沙岛礁正式进入手机时代。每一名守礁官兵都获赠一张手机卡,内含每月400分钟通话时间和100条短信。手机让守礁官兵与祖国亲人距离更近。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