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历史钩沉:1949年的十字路口

http://www.CRNTT.com   2012-10-27 09:33:03  


 
学理科比较安全

  唐翼明再一次见到弟弟,已是5年后了。

  1962年,正是饥饿引发逃港浪潮时。“我妈妈听到消息说,通香港的口政府会放开一个礼拜,赶紧写信让我去广州。她立刻从台湾赶到香港等我,让我趁这个机会过去,什么都不要带。”

  唐翼明向学校申请的理由是妈妈害了重病,在香港开刀,需要亲人签字。学校坚决不肯放行。唐翼明又申请说那让我到广州,至少可以和妈妈通电话。那时,广州有电话可以直接拨通香港,武汉没有。学校终于批准。

  赶到广州时,“那个口已经关掉了。我不会讲广东话,不可能自己走到边境,因为很快就会被人识破,只好先找个旅馆,住了半个月。妈妈很着急地想办法,最后说要弄个假护照。可弄到手时,我已经回武汉了。妈妈气得晕倒。”

  回武汉前,唐翼明路过衡阳看望弟弟。客厅里搭一块木板床,准备让唐翼明睡。唐浩明记得清楚,正坐在外面聊天,突然派出所的人出现,要查证件,以前从来没见过。“可能校方把我的事情报告给公安局了,他们来核实,我是不是来衡阳了。”唐翼明说。

  唐浩明隐约知道了些自己的身世,毕竟父母是衡阳名人,不时有风言风语传入耳朵,但他并不多问。他从小是听话的孩子,也像哥哥一样得演讲比赛奖、作文比赛奖,但他拿得最多的奖却是哥哥从来没有得过的“三好学生”。

  这大概决定了两人将来研究方向的差异。喜欢飞扬跳脱的唐翼明研究飘逸潇洒的魏晋文学,倾向沉稳温和的唐浩明研究最守规矩的曾国藩。

  1965年,唐浩明考大学。这也是一个幸运的节点,如果再迟一年,就会再等10年。考前一年,哥哥跑到衡阳,劝这个从小喜欢文史的弟弟考理工科。许多年前,母亲就在信里说,要科学报国,文史太虚,理工更接近国计民生。没说出来的话是,意识形态很危险,应该远离,学个一技之长。

  唐浩明也知道,考文科的政治条件要求比较高,理工科宽松一点。“我很想上大学,学文还是学理是第二位了。”

  填满的二十几个志愿里,南京的华东水利学院录取了他。

  1967年寒假,唐浩明从学校回衡阳,在武汉停了一晚,第一次去看望哥哥,谈了半夜。兄弟俩把关系几乎说开了,却还是没敢捅破那层纸。“文革”的危险气息近在眼前,两人约好不再见面、写信、打电话。唐浩明说:“这件事10年以后才能说。”后来再见,果然相隔近十年。

  养父亲口告诉唐浩明他的身世。针对养父的大字报很快贴了出来,罪名是收养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儿子,追查国民党高官是不是交给养父什么任务。还好他们连面都没见过,调查不出来什么,也就算过去了。

  唐翼明则没这么好运。一天,教学大楼、过道、操场墙壁上半个小时内突然贴满了《揪出现行反革命分子唐翼明》的大字报,唐翼明3个字用红圈圈起来,再加上一个大红叉。爱夸奖他的校长换成一张冷脸,平时的好朋友、老师成了喊“打倒”的领头人。20岁时唐翼明组织的文学诗社此时被打成了“反革命小集团”。他被无数次押上小桌批斗,学生们的拳脚、石头、棍棒招呼上来,重重的大牌子挂在脖子上,一点点嵌进肉里。唐翼明最喜欢的一个学生,把脚踏上他的背,踩了8个小时。

  他想起了在伯父家受的冷眼,想起了读高中时是同学们眼中的外乡人和乡下人,想起了高考莫名落榜……他总是热切地想融入某个团体,却从不被接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