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白酒到底冤不冤?

http://www.CRNTT.com   2012-12-17 14:44:43  


白酒中的塑化剂到底从何而来?
  中评社北京12月17日讯/近期,国内白酒行业的增塑剂超标事件,再次挑动了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脆弱神经。财新网今日刊发评论员崔筝的文章“白酒冤不冤?”:

  经历了一个月时间,“塑化剂白酒”仍是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从酒鬼酒致百亿市值蒸发到茅台、五粮液等数家知名酒企一起沦陷,白酒板块股票光景惨淡,嗜酒之人亦惴惴不安。
 
  《时代周报》2012年12月13日的报道称,白酒中的塑化剂是厂商故意添加,为了增加浓稠感和“挂杯”效果,甚至是为了提升香味,并在勾兑“年份酒”时“防止分层”。报道中虽无透露信源,仍引发了大量传播和讨论。
 
  如果是生产过程中渗入的,似乎还情有可原,如果是故意添加,那就天理难容了。不过,截至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厂家的添加行为。
 
  常见的塑化剂成分属于邻苯二甲酸酯,也称酞酸酯。这类难溶于水的无色透明油状粘稠液体,主要作为增塑剂添加到塑料之中,以增强其柔韧性。由于在塑料制品中大量使用,并被释放到土壤和水体,邻苯二甲酸酯属于一种环境激素,可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并被怀疑与儿童性早熟等有关。
 
  塑化剂最初进入中国人的公众视野,就是因为发现有人把它故意加到了食品中。2011年5月,台湾制造的多种饮料中检测出大量塑化剂。当时,塑化剂被用来代替正常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
 
  “起云剂”常用于在饮料工业增加果汁和饮料的口感,一般是由棕榈油加乳化剂混合,制成水包油的结构,脂肪球均匀分散遮挡光线,就让果汁看起来浑浊,特别真实。一杯果汁含量较少的寡淡饮料,在起云剂的作用下,能够变得朦朦胧胧,口感浓稠,像真的果汁一样。
 
  起云剂常见原料是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或葵花油,台湾这家公司制造起云剂时偷梁换柱,用塑化剂取代成本贵五倍的棕榈油,最终酿成了一次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黑心商人被判入狱十八年,给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也让“塑化剂”的概念深入人心。
 
  2011年6月1日,中国卫生部将其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作为饮料厂商,为了给饮料增加朦胧粘稠的效果,确实有添加塑化剂的动力。但是作为白酒厂商呢?
 
  财新记者采访了早在2009年就开展食品中塑化剂问题研究,并提醒其风险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他表示,这种做法没有必要,也不大可能。
 
  虽然塑化剂有“增稠”的前科,前述媒体报道白酒中故意添加塑化剂以增加粘稠度,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厉曙光介绍,人为添加塑化剂是违法行为,在台湾的重判范例之下,企业不敢轻易造次。更重要的是,对于白酒来说,添加了塑化剂,卖相会非常难看。“塑化剂有乳化作用,加入后会使得饮料变得浑浊而均匀。”,但对以清澈度为评定标准之一的白酒行业来说,用塑化剂增加粘稠度没有必要,且得不偿失。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