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吴敬琏:重启改革正当其时

http://www.CRNTT.com   2013-01-14 08:19:26  


吴敬琏
  中评社北京1月14日讯/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改革停滞,社会中各种矛盾积累了起来。对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概括起来大致是两种:一种意见是继续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向前进,建设一个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这是一种顶层设计。另外一种意见是从本世纪初逐渐发展起来,近两三年几乎在社会上占有优势的一种顶层设计。那就是开始叫做“北京共识”,后来叫做“中国模式”的发展模式。这是一种依靠强势政府、垄断性国企和海量投资支撑GDP高速度的增长的体制模式和发展模式。

  经济观察报发表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文章表示,中国应当选择哪种顶层设计?在过去几年中有激烈的争论。十八大最重大的意义是在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顶层设计中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当然,不仅要进行经济方面的改革,还要包括政治方面的改革,“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等等。这样,十八大的决定就把重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放到了执政党的议事日程上。

  但是,在欢呼这种重大成就的同时,要非常冷静地考虑到,表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和民主化改革的决心,只是重启改革的第一步。比照过去的经验,如果没有认真扎实的后续行动,推进改革的愿望不可能变成现实。

  文章介绍,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有过两轮全面改革的大推进。第一轮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后期。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改变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目标模式,决定把“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作为中国改革的目标。1985年的中共全国代表会议规定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基本内容并要求在“七五”(1986-1990)期间把这一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起来。1986年国务院针对“双重体制胶着对峙、摩擦很大、漏洞很多”的现状,稳定了“价、税、财联动”的配套改革方案。但是这个方案虽然得到中共中央批准,仍然在1987年被终止执行。接着,就是1988年的国家体改委做的中期改革规划,但是很快就因为出现了1988年的经济风波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中国经济进入了三年停滞时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