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除了奶粉,中产还在焦虑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13-05-09 14:39:11  


 
余岭:我为奶粉狂

  2013-04-18 02:52:34时代周报 作者余岭

  我是“奶爸”,更准确的说法是“奶粉爸”。我家娃儿主要吃奶粉,当他还待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就开始了疯狂的奶粉搜寻之旅。

  说实在的,某国P民的超强耐受力令人叹为观止。经过2008年的“三聚氰胺”闹剧,两大著名涉事企业居然毫发无损,而且陆陆续续又不断爆出更多的丑闻,大家还是一箱箱的牛奶往家里搬,一罐罐的牛奶往自己和家人嘴里送,这完全在我的理解范围之外。

  所以,两大基本原则不可动摇—原则一:绝对不买国货;原则二,也不买在中国大陆分装的洋货(不解释)。这就难办了,我们住在帝都,没有广州深圳的朋友们的地理优势,不能每个月去香港扫货。只剩下华山一条路—网购海外代购奶粉。

  但无疑,这同样是一条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道路。

  谷歌了一下“奶粉代购”、“风险”、“内幕”等关键词,跳出来的结果让人胆战心惊。再看淘宝网上商家们无比拙劣的宣传手段,比如拍摄“报关单”、国外超市小票等等(甚至有飞机票!),不由得对网购望而却步。但实在是没有其他的可替代方法,我决心还是试试看再说。对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美国等奶粉出口大国的主要品牌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我认为,主要奶粉出口国的本土内销品牌也许是风险相对较小的选择——理由是,其仿冒的成本会更高,造假者的收益一般(这种分析似乎也不太站得住脚)。

  最终,我选择了荷兰的某品牌。第一次网购回来,我和太太从外看到里,从里看到外,结论是—真货的可能性比较大(心理安慰?)。娃娃吃了一段时间,似乎发育良好,人也聪明伶俐,于是两年来没有再换奶粉。

  但坦率说,心里那根弦始终不能放下。而最近,中国香港、荷兰、英国等纷纷针对中国限购,我买的这款奶粉价格也开始飙升—怎么办?奶粉爸再次犯难。

  很多和我一样陷入困境的中国内地家长对奶粉限购不解,甚至愤慨。我也认为,港府的措施有悖其“自由港”的形象,而且完全没有必要。正如财新传媒主编王烁所言,“内地背奶族出现原属意外,对香港奶粉供给确实造成短期压力,但很快会因国际乳业公司系统性重估香港市场需求而缓释。”

  但我能够理解荷兰等国的“限购”。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国家的本土销售奶粉实际上是有财政补贴的。比如我所购买的品牌,其荷兰市场价格不过10欧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也就是大约100元。考虑到荷兰人的收入水平,这简直就是白菜价,奶粉厂商亏钱或者少挣钱怎么办?政府由此给厂商补贴,这大概就是万恶的资本主义为了“祖国的下一代”的举措吧。

  但如你所知,财政补贴其实也是来自纳税人的税款。好了,如果这些奶粉被中国人扫货,弄到中国内地,岂不是让荷兰纳税人为中国宝宝的肚子埋单?更进一步而言,是为一个跟自己毫无干系的某国政府埋单?荷兰人当然不干了—难道不是应该你们自己的政府来补贴你们国家宝宝们的肚子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