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蔡英文小不忍而乱大谋将提前出局?

http://www.CRNTT.com   2013-08-13 08:59:36  


 
  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教授刘义周早前也曾解释说,“国是”是是非的“是”,因而代表着将“国家”重要的计划与政策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这与当“政府”要执行政策时,由所属机关拟定,再送“立法院”审查,通过后就可执行体制内做法不同。“国是会议”则是体制外的活动,是朝野专门针对“国家”的重要计划、政策来进行讨论的会议。当朝野对“国家”政策存有质疑和不明确的时候,即可对议会提出召开的建议,没有固定的召开时间。但关键的,是由政府主持,而不是民间主持。

  实际上,在台湾地区的当代政治史上,只是召开过两次“国是会议”,其中一次又叫“国家发展会议”。但最具历史意义的是一九九零年六月下旬在圆山饭店举行的“国是会议”,那是台湾地区继民进党成立,宣布“解除戒严”,社会政治运动由政治自由化走向政治民主化关键的一步。当年三月中下旬,在“国民大会”选举“总统”的前夕,六千多名大学生发起了“野百合学运”,集结在中正纪念堂广场上静坐抗议,提出了“解散国民大会”、“废除临时条款”、“召开国是会议”,以及“政经改革时间表”等四大诉求。李登辉籍此诉求,压制国民党内的“非主流派”,并推动带有“独台”意识的“总统”直选。于是依照其对学生的承诺,在三个月后召开“国是会议”。一百五十位与会各界代表除了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外,还包括“美丽岛事件”受刑者、民进党领导人和“海外黑名单”人士。此次“朝野协商”针对“国会改革”、“地方制度”、“中央政府体制”、“大陆政策与两岸关系”、“宪法与临时条款修正方式”等五组议题逐一讨论,最后达成“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回归宪法”、“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修宪采取一机关两阶段方式”、“修宪以《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名之”等共识,并一一透过法定体制逐一落实。

  而于一九九六年末召开的以“国家发展会议”为名的“国是会议”,李登辉以“广纳社会意见”,“扩大施政基础”为由,广邀各界领袖与代表共商大计,完成了“冻省”、“总统”任命“行政院长”不需经“立法院”同意等“修宪”共识。

  其中的“冻省”,虽然针对的是宋楚瑜,以预防发生“叶利钦效应”,但因为“冻”掉了台湾省,而使得“中华民国”成了“台湾国的代名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