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不只是奶粉恐慌

http://www.CRNTT.com   2013-09-05 15:06:25  


  中评社北京9月5日讯/新西兰恒天然乳清蛋白粉被肉毒杆菌污染事件曝光后,有国内专家提醒消费者“莫迷信洋奶粉”,国内奶类制品业界则认为外国品牌的丑闻正是他们“重夺失地”的机会,某些媒体也发表评论:“奶粉以后不能以国产、进口来划分质量了!”

  但从网络反应来看,中国家长对国产奶粉依旧缺乏信任;媒体对洋奶粉的批评反而招致网民普遍反弹;有论者认为“恒天然丑闻”最大受益者并非国产奶粉,而是其他品牌的“洋奶粉”。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

  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是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崩溃的开始。三鹿公司生产销售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婴儿食用奶粉出现肾结石症状。而在接到投诉后,无论是监测机构还是三鹿自检,却都给出了“奶粉合格”的检测报告,甚至在明确获悉奶粉被污染的情报后,企业仍然如常销售。当媒体将丑闻曝光后,三鹿公司先是矢口否认,后不得已改变说法,承认奶粉受污染—政府反应迟缓,企业竭力遮盖,信息不透明,危害结果不确定,使得公众普遍产生愤怒及恐慌情绪。为不让孩子从奶粉里喝到三聚氰胺,相当多消费者干脆拒绝全部国产奶粉,而将希望寄托到了洋奶粉上。

  此后几年,国产品牌奶粉接连爆出问题,这些突然爆发的坏消息,犹如原子弹冲击波,瞬间放大了风险的实际水平,使得公众的恐惧感迅速上升,并陷入一种“悔恨加愤怒”的心态中,“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你们啦”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共同心声。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