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鲁迅退出语文教材”所想到的

http://www.CRNTT.com   2013-09-10 11:58:01  


  中评社北京9月10日讯/今年,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的消失引发舆论纷纷。学者景凯旋就此撰文《从“鲁迅退出语文教材”所想到的》,作者认为,“鲁迅退出语文教材”是个伪话题,由此引发的争议不在语文教材,而在说不尽的鲁迅。

   今年,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更换了一些课文,其他作家的文章被更换,似乎没有多大异议,但鲁迅文章的消失却引发舆论纷纷。尽管出版社作出解释,只是七年级上册去掉了鲁迅文章,其他年级的课文中都还有。“鲁迅退出语文教材”其实是个伪话题,但吊诡的是,这个伪话题在当下却是个真话题,网络上由此展开“你支持教材删除鲁迅文章吗”的调查,许多人参加投票,便是一例。

  鲁迅作品是不是优秀的文学?他的作品能不能选入中学教材?据我所知,许多不喜欢鲁迅的人,也承认他的小说、散文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我个人的回答自然也是肯定的。不过,我的观点与许多人有所不同。即使在只能读毛泽东著作和鲁迅作品的文革年代,我从鲁迅作品中感受到的既不是他的不宽容,也不是他的批判意识或战斗精神,而是他对人性的感受。

  对我来说,鲁迅的文学性作品不是匕首和投枪,而是苦闷的象征,是在悲剧的人生中给人以反抗绝望、反抗黑暗、反抗孤独的存在审视。删除他后期那些非文学的杂文,这在今天大家都能理解,这里不想多置评,但他的小说、散文被选入中学教材,今天的学生们能够理解吗?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文学,理解青少年的心理。

  文学的职份是这样的:个体经验永远是有限的,文学则提供了更广大的经验,而许多人最初往往就是通过文学去理解世界的。问题在于,语文课本需要选用经典文学作品,而经典文学作品描写的大都是不完美的人生,这是近代以来的文学观念所决定的。如果不想让学生认识到真实的人生,那就只能选用心灵鸡汤式的文字。可是,今天的中学生们的内心真的就那么简单,不能感受复杂的事物吗?还是我们本来就想要按照教材把他们培养成简单的人?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