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滕泰:新供给主义积极人口政策 | |
http://www.CRNTT.com 2013-10-01 09:57:12 |
那么在老龄化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的今天,中国又应当如何对人口政策做出调整呢?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应当迅速取消计划生育政策,通过重新增加人口红利来延续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但是此举所能够解决的仅仅是中短期内绝对的人口数量增长问题,对于未来可能面临的经济增长乏力难题而言,只是治标之策。我在《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一书中提出了新供给主义的积极人口价值观——在未来以知识、信息、文化、金融和其他社会服务为财富创造支柱的软财富时代,财富的源泉并不是简单的劳动投入,甚至也不是对自然资源的深加工,而是源自人们思维的财富创造,因此软财富时代的人口价值,不在于人口的数量,更在于人口的质量。所以,中国以计划生育为核心的“人口政策”,应该尽快过渡到以优生和提高人口质量为核心的“积极人口战略”,并进一步提升至以教育和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本战略”。这才是治本之策,也是中国在未来百年能够持续繁荣,具有前提性质的富民强国之策。 提高人口的质量和素质,关键是一系列的观念更新以及与之配套的具体制度的改变。这些观念包括人的财富价值、新的财富观念、人才的衡量标准、新的职业观等等;与之配套的制度包括废除人口控制的计划生育政策,改变重生态财富和硬财富,低估软财富的政策抑制;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等等。 据统计,2009年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我们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即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而在有限的教育投入中,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显然不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需求,从而制造了劳动力与就业市场上紧张的供求失衡。近些年来中国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另一种严重的“脑体倒挂”现象。一边是万人争挤独木桥的“公务员热”以及白领的供过于求,另一边却是“蓝领荒”、“民工荒”。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十多年来,中国高校在教育能力没有大幅提高、生源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招生数量迅猛扩张,全国高校普通本科招生人数从2005年的236万人上升至2011年的325万人,专科招生人数从2005年的268万人上升至2011年的357万人,本专科招生人数合计增幅高达35%。降低招生准入门槛、降低教育质量和准出门槛的结果是,每年把数百万原本是成熟技工的学生转化为“眼高手低”三流高校大学生,结果进入市场找不到工作:一个普通公务员职位上万人考试争抢,月薪3000元的办公室白领岗位大家疯抢,而月薪8000元的高级技工却无人应聘。 因此,未来的中国教育应该尽快走出农业社会的“科举思想”和计划经济“干部教育”等已经过时的教育思想,明确让孩子们知道,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当官,也不意味着必然有好工作。如果没有适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和创造力,只会考试并且考上大学,教育投入过程不仅是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也是对孩子们的摧毁过程。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