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亲民党趁马英九势弱力图重振军威?

http://www.CRNTT.com   2013-12-13 08:43:49  


 
  这就是亲民党的悲哀。因为必须“顾全大局”,在“国亲合作”的大旗之下,亲民党往往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甚至是自己的“好兄弟”纷纷被“反噬”回流,令到曾经在“立法会”拥有四十六个议席的亲民党,最后连党团也须解散。跟随“宋省长”的小兄弟们,因为要“顾全大局”而纷纷失业,赋闲在家。宋楚瑜必须起着自己还有一点力气,尤其是趁着目前国民党势弱,率领小兄弟们参选,为他们争得一个食禄位,算是有所交代。

  应当说,亲民党的参选,尽管也将“抢”走国民党的部份议席,但总算问题不大。其一是地方选举,不涉“统独”问题;其二因为县市议员、市民代表是复数议席选举,不会发生“渔翁得利”情况;其三是亲民党虽然与国民党同属泛蓝,但在某些具体政策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地方事务错综复杂,国民党的诉求也未能全部符合选民的要求,因而亲民党仍然有存在的需要,更是必须要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因此,亲民党绝对不会在“七合一”选举中缺席。

  三、刘文雄“国民党少数领导人从没顾全大局”一语,可说是可圈可点。在连战、吴伯雄时期,国民党尚算是礼待亲民党,能够牺牲自己的一些战将,拨出适当的安全参选位子给亲民党的参选人,做到互惠互助,皆大欢喜。但在马英九时期,却是采取“融亲、吞亲、驱亲”政策,使得“国亲合作”基础荡然无存。尤其是使得支持者痛扼的是,如果马英九在2008年赢取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能够出以公心,顾全大局,委任宋楚瑜为“行政院长”,马当局就没有后来的这么窝囊,至少是在“八八风灾”中,就不至于会出现民调急挫的转折点。国民党就一定能够实现长期“执政”的愿景。

  四、促成亲民党成立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李登辉因素”在发酵。如今,国民党内的“李登辉因素”已经基本上消除殆尽,当年因为不满李登辉而出走,并加入亲民党的老党员,现在都有重返国民党的意愿。但却又因国民党气势低迷,尤其是马英九的作风缺陷而踌躇不决。宋楚瑜只有重新“出山”,带领他们冲刺“七合一”选举,才能稳定他们的人心。

  因此,亲民党的参加“七合一”选举,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势在必行的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