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唐翼明:包容、多元、共通,我的“中国梦”

http://www.CRNTT.com   2014-02-12 13:23:50  


 
尊严与机会,美国梦核心

  时代周报:你在年轻时,有没有梦想将来中国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唐翼明:年轻人都会做梦,先是自己的温饱梦,然后是求学梦,职业梦,渐长之后,书读多了,眼界宽了,就会想到国家和未来。1949年我七岁,我的教育完全是在新社会完成的,那时的中国一边倒向苏联,完全接触不到西方资讯,所以我们那一代年轻的时候,觉得理想的中国就是苏联那个样子,所谓“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但苏联的今天究竟是什么样子,其实我们也不清楚。

  当时除了外交人员之外,没人出得了国,留学苏联是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但也没有几个人有这个福分。共产主义是天堂,但天堂谁也没去过,根据列宁的话是“工业化加电气化”,我们自己的土话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一个时期的主流思潮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是马克思说的。我们当时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想象大抵也就出不了这个范围。

  时代周报:1981年赴美留学,你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时期,如何理解“美国梦”之说?

  唐翼明:我1981年到美国,当时的确有一种文化的震撼,就是英文里说的“Cultureshock”,因为那时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从社会财富到社会制度,完全是两个世界。

  那个时候开始常常听到“美国梦”(Americandream),这个说法,也亲身体验到这个词所包含的意义。我理解的“美国梦”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泛指的,就是一般老百姓都可以生活得富裕而有尊严,没有明显的阶级歧视和民族歧视,当时似乎只有美国基本上做到了,所以叫“美国梦”;另一层意思带有一点特指性质,指一个人只要有志气肯努力,就可以实现他的最大胆的野心和理想,比方说,一个穷人变成百万富翁,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社会名流,一个青年学生变成诺奖得主,这样的理想通常在别的地方很难实现,但在美国却可以,而且的确有很多人做到了,所以叫“美国梦”。后一层意思在移民中特别流行,演绎出很多美丽浪漫的故事。

  我个人觉得,所谓“美国梦”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自由和机会均等。自由就是只要不犯法,你什么事都可以做;机会均等就是人人都有机会,拼的是本事和勤奋,而不是其他非个人因素。当然这也只是相对地说,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均等在美国也是没有的。

  时代周报:“美国梦”中有哪些观念值得中国人深思或借鉴?

  唐翼明:人的尊严和机会均等两方面最值得中国人借鉴。

  在美国,基本上大家都活得有尊严,不会觉得低人一等。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教授也好,清洁工也好,早上见了面都会互相打招呼,说一声“Goodmorning”。中国那时才结束“文革”不久,“文革”中人们被分成“红五类”、“黑五类”,这个“分子”、那个“分子”,所以我的感受特别深刻。

  中国有两千年的专制王朝历史,社会等级分明,人和人之间的平等是谈不上的,上对下颐指气使,下对上唯唯诺诺,这种恶劣的风气在今天的社会并没有消除,而是换了一种面貌出现,在某些时期甚至愈演愈烈。一个国家,如果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没有尊严,就不可能是一个老百姓心情舒畅、幸福指数高、可称为现代文明的国家。

  另外,机会均等我觉得非常重要,美国这一点做得比较好。我自己也有亲身的体验。

  作为一个刚从中国来的留学生,我完全凭自己的成绩,第二年就拿到哥大最好的奖学金“PresidentFellowship”,一直拿了四年,直到写博士论文为止,并且被选为东亚系的学生代表。可是我在国内1960年高中毕业时,参加全国统考,考试成绩五科平均在95分以上,是武汉市的第一名,湖北省的第二名,就仅仅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名落孙山,连一个专科学校都上不了。

  机会均等对一个国家极为重要,一方面治国以人才为本,机会均等是保证国家有真正可用的人才,真正的人才也都有用武之地,这样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另一方面,机会均等是促使社会阶层流通而不至于僵化腐败、活力充沛而不至于停滞衰老的重要保证,古人说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指通过机会均等的科举考试保证传统社会的阶级流通和人才晋用。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一千四百多年,不是没有道理,旧时的社会无论多么腐败,在科举考试上一般来讲还是清廉乾净的。今天的中国虽然明显的阶级歧视没有了,但是校园的官僚化、学术的腐败、搞关系、开后门、送红包等不正之风的泛滥,严重地破坏了机会均等的原则。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