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反恐风暴背后的群体污名化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14-03-19 12:02:12  


3·01火车站暴恐事件”后,昆明火车站秩序基本恢复,武装警察进驻昆明火车站执勤。
  中评社北京3月19日讯/学者冯月季昨天在联合早报撰文《反恐风暴背后的群体污名化陷阱》认为,汉人与维族人、藏人之间的双向群体污名化,何尝不隐藏着暴力的隐忧呢?有时候,情绪上的暴力更可怕。双方既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暴力的根源在于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中国正日益成长为世界一支重要的反恐力量,但充满戏剧色彩的是:反恐走出国门,却后院失火。从更早的2008年“拉萨 3·14暴乱”,2009年“乌鲁木齐7·5暴力事件”,到2013年“北京10·28金水桥事件”,以至于刚刚发生的“昆明3·01火车站暴恐事件”,再有近来频繁发生在新疆、西藏地区的暴徒袭击警民事件,使得中国面临的反恐局势骤然紧张起来。

  暴徒们将屠刀伸向手无寸铁的平民,其行径冷血、残忍,必须予以打击和严惩,可以预料的是,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反恐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或许两会后,中国就将展开新一轮的防恐、反恐风暴。

  不过,在反恐风暴之下,一个群体污名化陷阱正越挖越深,提醒当局不得不加以提防。这个陷阱如下:“昆明3·01火车站暴恐事件” 刚刚发生后不久,就有多地网友爆料,当地加强了对新疆人的戒备,房东不租房子给新疆人,酒店以床位不足拒绝接待新疆人,在这些人看来,每个新疆人脸上都似乎刻着“恐怖”二字,随时会拿一把明晃晃的钢刀索了别人性命。这绝非夸大其词,在有藏族或维族同胞活动的城市,中国最勇武的城管都不敢轻易惹他们。

  官家尚如此,更何况平头百姓,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新疆人或西藏人很齐心,如果一人受到欺负,就会集群而上,且生性鲁猛,而汉人则如一盘散沙,即便与新疆人或西藏人发生矛盾,也只能忍辱退让。这也绝非杜撰,“切糕党”的诞生便是证明。于是自上而下的,便会形成一种对新疆人或西藏人的刻板印象,下意识将恐怖、暴乱等概念等同于新疆人或西藏人。

  如上文所述,这是一种非正常的社会学现象,叫做“群体污名化”。污名化现象并非现代才有,古希腊人就曾经在奴隶、罪犯或叛徒身上打上记号,以此向人示明:此人有污点,在祭祀仪式或公共场合当避免与之接触,以免受到玷污。现代社会文明大大进步,然而污名化现象却有增不减,如是观之,整个中国范畴内的社会群体,被污名了个遍:从叫兽(教授)到砖家(专家),从公知到大妈,从猿类(公务员)到灵道(领导),从变坏的老人到虐人的儿童,从全民学习的道德楷模到呼风唤雨的网络大V。一句话:好人去哪儿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