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人的说理文化与公共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14-04-21 12:16:31  


 
  相对于互联网,徐贲更重视学校对于培育说理文化的作用。他认为当代中国的公共话语面临着两方面的挤压,一种是过度的简化,以贴标签的方式污名化、妖魔化论敌,这种粗鄙而充满暴力色彩的话语在网络上充斥。徐贲很担忧地说,当今中国互联网上充满了敌意,使得正常的说理变得根本没有可能。敌对战线是以互相谩骂的常用词来划分的,这是他们射向对方的“枪炮子弹”,一方用的是“西奴”、“汉奸”、“美狗”,另一方用的是“五毛”、“脑残”、“文革”余孽。这两条战线之间只有交火,没有说理对话。粗暴、仇恨、武断和不宽容已经成为缺乏善意的战斗型互联网话语特征。就此而言,笔者没有徐贲这么悲观,互联网诚然展现了这种斗争性的话语文化,但在一些小型的社群、邮件组和同仁网站,仍旧可以看到积极而有成效的公共讨论。即使是在徐贲认为不是讲理之处的微博空间,其实还是有传递资讯、意见宣示和澄清误解等正面作用的。大势所趋,或许我们只能更努力地让网络上的正能量生长,而不是充满悲观情绪地面对这个被网络和手机裹挟的时代。

  徐贲提及的对于说理文化有毒害的是一种貌似深刻的学术话语,追求的是伪深刻的表象,其实质是搅浑公共讨论的空间。徐贲认为这些论断“其实根本就是暧昧不清的,毛病就出在主要概念含糊不明、闪烁其词,有的是出于疏忽,有的是故意的”。公共讨论究竟是更加需要普及常识性的事实与判断,还是需要引入看似深刻的学术话语来提升其品质?学术共同体的知识生产与公共舆论之间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说理之中,究竟是遵循最基本的道德直觉重要,还是通过知识性的论证来寻找真理重要?理性与民意在公共说理之中究竟是如何分配其分量?这些都是面对当前喧嚣而空洞的公共话语时需要反省的。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们必须在公共说理中保持一种“平实的智性诚实”。而在一些所谓的“说理”(其实是诡辩)文化之中,历史失去了应有的体温(因为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个人被一种宏大历史叙述给遮蔽了)因而变得无比“巨大”同时也无比“空洞”。

  即此而言,亲历民国舆论史的学者萧公权关于“言论自由”与“自由言论”的区分,为我们反省中国式的公共说理文化提供了一个独到的视角:“夫言论之不自由,固为目前不争之事实。然徒知提倡言论之自由而不努力培养自由之言论,则其论亦不免偏狭之病。何为自由之言论?发自独到之思考,根诸事理之观察,尊重他方之意见,而不受自己感情之支配,或他人主见之指使者是也。吾人试一检时人之言论,其能虚心持平以立说,合于上述标准者固不乏其例,而意气用事之谈,褊狭无容之见,亦触目易见。异己者势欲打倒,同调者奉若神明,圆通宽大之风度,渺乎其不可寻。此种入主出奴,反自由精神之论,以较压迫言论者之器识与见地,实无殊于一丘之貉。且言论自由而无理智之修养以为根基,则各自是以相非,群言淆乱而不能收切磋之益。观其欲以一人之私见,易天下之耳目,其用心与独裁者之统制思想何以异。使与之易位而处,其行为殆亦不能殊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