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美国还能继续滋养台湾的太阳花吗

http://www.CRNTT.com   2014-04-22 10:54:38  


 
  那么该如何理解美国对于这场运动的态度呢?美国的对外政策是极为现实的,无论是对中或对台政策都必须服膺于美国国家利益。战后,美国在台海所推行的最高战略原则就是“以台制中”,台湾执政当局为维护偏安一隅的统治正当性,自甘沦为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棋子,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思想都高度附庸于美国的情形之下,脱离日本殖民统治之后的台湾,却成为美国的“新殖民地”。台湾在解严之后,特别是1996年“总统直选”,台湾宣称“台湾人当家作主”,但直到今天,只要适逢“总统大选”,不分蓝绿哪个候选人都得在选前来趟访美行程——与其说是“访问”,不如说是“输诚”,谁能获得美方较高认同,就能获得台湾选民较多的支持。

  在“以台制中”的最高战略原则之下,美国会依不同的情势灵活调整对台政策,惯常采用的就是两面手法——既不得罪大陆,也得同时拉拢台湾。为维持表面上与大陆的友好关系,美国官方至今声称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认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以“国内法”的形式制定《台湾关系法》,与台湾维持“准官方”的紧密关系,持续高额对台军售。美国对两岸的两面手法,就是避免其国家利益受到损害,所以当陈水扁执政末期大胆走向“台独”路线、激化两岸冲突紧张之后,2008年“总统大选”美国就把关爱的眼神望向国民党,促成台湾第二次“政党轮替”。

  尽管这次“反服贸运动”里的“美国因素”不能被简单忽略,但若将之理解为美国在背后所推动的“颜色革命”或是“台湾之春”,却又显得言过其实。两岸之间“维持现状”最大的得利者就是美国,马英九的两岸“三不”政策(不统、不独、不武)其中“不统”与“不独”正是美国所希望的路线。马英九的两岸政策至今只停留在“只经不政”的阶段,对于敏感的政治议题仍裹足不前,美国一方面当然希望两岸关系能和平发展,但必须慎重监督台湾政府不可以逾越政治接触的那一条红线。美方如此的态度,必然反映在这次服贸的争议上,美国既希望两岸加强经贸往来,却不希望台湾因此与大陆走得更近,因此对于“反服贸运动”表现得模棱两可——既不希望这场运动严重伤害两岸经贸往来,也期待这场运动能为两岸的紧密关系踩一下煞车。

  这场看似“反体制”的“反服贸运动”,回过头来看,其实是长年以来台湾“亲美反共”社会结构所结晶出来的产物,搭配上服贸协议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基础,使得这场运动看起来“风起云涌”。运动的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在过程中不只绑架了民进党,也希望通过各种管道、各种力量把美国力量卷进这场他们所自认为的“颜色革命”政治漩涡之中。

  运动开始之初,许多台湾人就热衷上美国白宫请愿网站《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连署,希望美国政府能够介入服贸争议。事实上,一有事就想找美国出面的行动模式在台湾已经形成一套制式反应,例如去年(2013年)5月台湾渔民遭到菲律宾公务船枪杀,在得不到菲国的善意回应之下,台湾社会节节升高的愤怒民意就涌向了白宫网站《我们人民》,这则请愿称美国应该提供台湾援助,因为“失去台湾将牵动美国在亚太的布局,特别是对于日本和中国的影响力”;也有台湾的“立法委员”以“让全世界知道我们的愤怒”为由,召民众参加响应。《我们人民》这个奥巴马的选战工具,并没有实质的作用,甚至有中国网友要求美国“仲裁”豆花到底是甜的还是咸的,还有网友要求美国与澳洲合并为“Ameristralia”,吊诡的是却成为了台湾人所信赖的上访管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