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习近平的两岸论述新政略详解

http://www.CRNTT.com   2014-05-07 00:11:48  


 
  (三)明确了政治对话与和平发展的关系

  早在2008年6月初,两岸关系刚刚步入和平发展阶段,大陆在以协商谈判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方针政策中就提出要“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循序渐进”。如今两岸已经签署19项协议,达成两项共识,海协、海基两会已经形成机制化交流模式。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由开创期步入巩固深化阶段,由两岸结构性矛盾和分歧造成的问题逐渐显现。2013年10月在印尼APEC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就表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尤其是随着大陆和台湾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了直接见面交换意见,未来两会还将要落实互设办事处,政治议题已经难以回避。此次在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的会晤谈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至于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政治对话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两岸只有就相关政治分歧展开讨论,逐步破解一些政治难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能持续推进下去。

  (四)确立了祖国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关系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统一是目标,但不是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谈话中说明大陆努力完成祖国统一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其提到“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彼时大陆也被帝国主义瓜分为势力范围,两岸人民都备受欺凌。近代中国的苦难历史表明,国家主权和领土是否独立、完整、统一,是攸关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两岸拥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中华魂,关于振兴中华的心愿也是一脉相承的。台湾人民的利益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水乳交融的有机统一体。

   习近平讲话的特点

  (一)深厚的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谈话从历史切入,不仅赞扬了台湾人民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坚持和对中国人身份的坚守,而且从台湾一百多年的历史看台湾民众与大陆民众不同的想法和心态,以及由于不同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而产生出的不同社会心理。习近平总书记并提出以“两岸一家亲”的亲情来疗伤止痛、化解心结,实现心灵的契合,进而携手同心、一起前进。

  (二)高度的战略观

  习近平谈话将台湾的前途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共圆中国梦的高度看待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高屋建瓴。当前中国正处于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下的战略机遇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两岸关系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话中说到的“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

  (三)深刻的全域观

  面对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习近平总书记从大局、全域考虑,既坚持了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又兼顾了在突破两岸政治僵局上策略的灵活性。其提出为了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双方要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基础,深化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对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有什么想法都可以交流。”

  (四)朴素的群众观

  设身处地地从台湾民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千方百计地照顾和维护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这一朴素的、以民为本的群众观也在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话中处处得以体现。其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用台湾民众听得懂的语言论述两岸情与中国梦,如其把“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维护一个中国框架比喻为两岸关系之锚,“锚定了,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十分生动形象。而其中对台湾民众语言的运用,如“黑水沟”、“讨生活”、“出头天”等,更显得温馨细腻,让台湾民众可以入耳入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