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新疆稳定需要什么样的治理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4-05-07 10:36:56  


 
一、思想保守。

  1、对国外的宗教思想,露头就斩草除根。杨增新尤其对外来宗教势力的有极高警觉,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外蒙、西藏的离心,主要是由外国人蛊惑的。”对外来宗教势力,推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严防死守。1915年,疏附县知事(县长)肖鉴章因为没有对属地小阿图什庄的学校请土耳其人、泛突厥主义艾买提、卡马尔为“教习”及时发现并制止,而被杨增新革职查办。

  2、对于中国内地当时兴起的新思想,则寄予屏蔽。杨增新在进入新疆的主要关口设置管卡,其功能之一,就是截留宣传内地新思想的宣传品。杨增新甚至命令邮政官员,故意延迟内地报纸在新疆的发行时效,包括迪化(乌鲁木齐)在内,能够看到都是半年以前的内地报纸。

二、宗教信仰政策保守。

  “从前服官甘肃,习知回教底蕴”的杨增新,充分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在此基础上,对宗教信仰采取了“积极维持现状”的政策,主要表现为:

  1、只允许教民到官方认定的清真寺里信奉正宗伊斯兰教,而严禁“另立教派、私立门户”, 坚决清除“私立道堂、在家聚徒念经”。杨增新谕令阿訇:“阿洪为传教之人,礼拜寺为念经之地,所教之经,以谟罕默德天经为正宗,自昔至今,由来已久,人民亦各相安,从未有私开道堂秘密传经之事。”

  2、不准建新、也不准翻修清真寺。他认为,“各属城乡礼拜寺甚多,回缠(对新疆地区信仰伊斯兰教居民的旧称)人民自应入寺礼拜诵经,何得格外复立道堂?即考之回教经典,亦无此项名目”。因此,指令各县知事查封新建之道堂,并将其拍卖,所得钱款归捐建者。

  3、承认上层宗教人士的世袭的特权。“查缠民笃信宗教,尊重阿洪,为牢不可破之习惯”。公众场合,杨增新座位两边必定是阿訇,以此通过对宗教人士的尊重,烘托对宗教信仰的尊重。与此同时,杨增新对阿訇有两个绝对不允许:绝对不允许阿訇跨地区传经布道,此举从源头避免在新疆出现像伊朗霍梅尼那样一呼百应的宗教领袖;绝对不允许阿訇私自接触外国人。

  在杨增新的保守宗教政策下,宗教基本上发挥“晓劝回民(泛指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遵奉天经,各安本分” 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