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北京对台政策措施向上提升向下扎根

http://www.CRNTT.com   2014-05-08 08:44:35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中国台湾网 于斯文 摄)
  中评社北京5月8日讯/澳门新华澳报今天登载富权的评论文章《北京对台政策措施向上提升向下扎根》,摘要如下:

  在“太阳花学运”发生后,北京选择了因遭受“二零一二”败选挫折和丧妻之痛而蛰伏了四年,并是无权无势的宋楚瑜作为首个访京对象,并由习近平亲身会见的贵宾,自有其更为慎密的考量,就是在已经大量听取了在台湾地区掌政的中国国民党的领袖及其代表人物的意见和建议,也曾听取过部分民进党人的意见之后,要听取蓝绿之外,因而并非是代表既得利益,也不是“为反对而反对”的两端偏颇的声音,而是更能全面准确反映台湾地区真实民意的声音,尤其是还具有独特见解的声音。

  而宋楚瑜这个人,其在坚守两岸一中,反对“台独”,承认“九二共识”的政治立场方面,与中共有着共同的语言,也与国民党的代表人物基本一致,因而是可以信赖的人;但与国民党领袖不同的是,宋楚瑜在台湾岛内没有既得利益,无权无势,在大陆地区也没有任何产业,无牵无挂,因而对两岸关系走势的观察角度就与别不同,较为独特,而且还具有“旁观者清”的特质。再加上宋楚瑜曾经对全岛三百九十多个乡“走透透”,与“三中”即中小企业、中下阶层及中南部乡亲的关系极为密切,精准瞭解和掌握他们的情况及需求,曾经是受到万千民众爱戴和拥护的“宋省长”,他所创办的政党又以“亲民”为称谓及宗旨,因而北京透过他来瞭解台湾地区真实的情况,确是可以听到蓝、绿以外的“原真性”声音。

  实际上,宋楚瑜昨日当面向习近平提出的“四条体谅”主张,包括体谅台湾同胞的台湾意识;体谅两岸政治社会制度的差异,持平对待台湾的自主公民意识;体谅台湾人民对经济自主的渴望;体谅台湾多元社会的本质,体认两岸关系应是沟通和说服的过程;相信也正是台湾地区绝大多数民众的心声。

  本来,大陆涉台系统经过几年来深入台岛进行调查研究,并与各阶层人士密切接触,尤其是像陈云林、郑立中、孙亚夫那样的直接到台湾地区进行“田野调查”,也已初步感受到这样的心态诉求,但毕竟还是属于感性认识。而习近平今次不“小看”曾经历了几次“惨败”选绩,也无任何公职的宋楚瑜,而是给予了“太阳花学运”后首位受邀访问大陆政治人物的贵宾地位,还以平等诚恳的态度认真聆听他的意见和建议,就将能发生从感性认识跃升为理性认识的变化,进一步“向上提升”北京对台决策的品质,并能与时俱进及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进行灵活调适,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根据新的情况和变化,推出更能适切台湾的实际情况,符合包括台湾民众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的新措施,以“向下扎根”的精神和方式,将“做台湾人民的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到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中下阶层,中南部乡亲的身上去,透过更切合实际的惠台措施,将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关爱惠泽于最有需要的普罗大众。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