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过去的新疆去哪儿了?

http://www.CRNTT.com   2014-06-05 11:15:26  


美丽的新疆
  中评社北京6月5日讯/5月22日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使得新疆乃至全国的反恐气氛再度紧张。“新疆”二字,也再次击中了国人敏感的神经。人们不禁会问,50年,新疆何以从温情到戾气?过去祥和平安的新疆去哪儿了?搜狐财经今日主角第305期纪实文章《过去的新疆去哪儿了?》:

  50年,新疆何以从温情到戾气?

  这是一群离开家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他们中有60后,70后,也有年轻一代的80后,90后,虽然年龄不同,所处的时代也不同,但是在他们眼中,新疆都是最好的地方。

新疆支边者的记忆:整个新疆是平安无事的 

  金泰(音译),1988年离开新疆,距今已有26年,是六十年代众多新疆支边者中的一员,1970年被分配到新疆工作,他回忆道,初到乌鲁木齐时,感觉到了异国他乡,大街上喇叭广播的是听不懂的维语,满眼都是穿着五颜六色戴着头巾的少数民族妇女,还有处处的瓜果飘香。他跟同行的几个同学都十分亢奋,在乌鲁木齐呆了三天时间,天天在街上,把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逛了个遍,少数民族同胞都十分友好,没有碰到令人不快的事情。

  当年的支边大学生要到部队农场劳动锻炼二年,他被分配到陆八师步兵二十二团在乌苏县一个叫古尔图的农场。由于新疆粗放型的种地方法和内地完全不一样,新疆小麦由播种机播种下去,主要管理是浇水。在那里地不像内地,平平整整的,而是高低不平的,所以浇水很困难,水总是往低的地方流,放了半天水,浇不了什么地。而且,当地使用的一种叫坎土曼的工具,初来乍到的他们根本不会用。对于当地人来说却是轻车熟路,水在他们的坎土曼下非常听话,指到那里水就流到那里。

  为了能尽快适应,他们跟当地人达成协议,由当地派二位维吾尔族农民来做浇水顾问,二位会插秧的支边大学生去当他们的插秧顾问。金泰回忆,当时他和另外一位来自镇江的同学被派往当地生产队做顾问。那个生产队全部都是维吾尔族。早上一早出去劳动,中午就在田头吃饭,吃完中午饭稍微休息就开始政治学习。社员们都发言,批判一个 “东突”分子分裂祖国的言行。

  一直到秋收结束,金泰和他的同学们在生产队呆了七八个月,这期间,蔬菜自己种,荤菜得自己买。星期天他们就下乡买鸡蛋和鸡,改善伙食。维吾尔农民养鸡但是不怎么吃鸡和鸡蛋。于是他们就学了一句维吾尔语:“土红巴妈约克?(有鸡蛋卖吗?)。他们甚至到过很远很远汉族人从没有到过的偏僻居民点,从来没有出过什么事。“如果是现在,我想我们根本不敢到那么偏僻的地方。"金泰说道。

  1972年金泰被分配到新疆地震部门工作,一起分配来的还有新疆大学和新疆工学院毕业的不少维吾尔族学生。虽然素不相识,但因为没有了语言障碍(他们都会说汉语),大家相处得都非常融洽。

  地震工作需要常常跑野外,由于新疆地域辽阔交通又不方便,金泰和他的同事们通常跑几百公里都看不到人,一旦看到牧民的帐篷或农舍,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停下车钻进去。然后用半不拉子的维吾尔族语问候,这时少数民族的家庭主妇就会端上奶茶和馕,招待他们。

  多少年跑野外都这样,金泰几乎跑遍了新疆南北,他表示从来没有遇到过少数民族同胞伤害。在乌鲁木齐上街,虽然和陌生的少数民族同胞少打交道,但是也从来没有遇到过麻烦,即便到少数民族聚居的二道桥以及南梁一带。和单位的少数民族同事相处也恨融洽,二个民族过年都放假,互相拜年。整个新疆是平安无事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