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新疆稳定需要什么样的治理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4-05-07 10:36:5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城市标志:人民广场
  中评社北京5月7日讯/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登载学者王强的文章《新疆稳定需要什么样的治理模式?》,内容如下:

   与中国中央政府史无前例帮扶新疆、新疆公职人员“5+2、白加黑”(7天x24小时)式工作,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新疆进入了一个爆恐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反省与探寻什么样的治理模式能够稳定新疆,显得尤为迫切。

  以史为鉴,或许能够找到某些答案。近代历史上,新疆治理最成功的范例,非杨增新莫属。杨增新执掌新疆的1912至1928年,正值北洋军阀时期,中央政府内阁更替了近50次。中央政府无力顾及边疆地区,外蒙古即在这一时期宣布脱离中国而独立的。由于中央政府失去权威,“协饷”(新疆财政收支不能平衡,主要支出均由中央政府的户部和税收富裕的省份拨款协助)也名存实亡。外部失去了中央支持,而新疆内部危机四伏。西面的伊犁,革命党人受内地辛亥革命的刺激,发动武装起义,形成割据政权;北面的阿尔泰,遭受沙俄操纵的外蒙古,发动武装入侵;东面哈密有铁木尔领导的农民暴动;而在南疆地区,哥老会通过暗杀地方官员,制造恐慌。

  当时,新疆的最高行政长官袁大化深感无力治疆,而将执掌新疆的权力私自授予副手杨增新,携带家眷逃回内地。杨增新逐一化解危局,逐步实现了新疆由乱到治的转变,在其主政的中后期,新疆的武装力量更是削减到主政初期的一半。杨增新去世时,“全省人民巷哭野祭,女人孺子亦相向而哭”。“当地老百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怀念杨增新本人和杨增新时期”,百姓提到杨时皆使用敬语“杨将军”。(1990年版《维吾尔族历史》)。这种极高的声望在相对封闭的南疆甚至延续了百年。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镰,1986年他在若羌县遇到百岁罗布人库万·库都鲁克,老人依然不是直呼杨增新,而且使用敬语“老将军”,谈到动情处,泪水夺眶而出。

  笔者认为,杨增新治疆模式可以概况为“从思想到行动的全面保守主义策略”,主要有如下表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