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婚姻有病,忍还是离?

http://www.CRNTT.com   2014-08-19 11:34:57  


 
  如果大家的回答都没说假话,调查结果可说很令人放心——超过八成的人都同意,当对方出现精神疾病或身体残疾时,“另一方应该不离不弃”,尽管疾病可能会构成家庭的重大负担。

  与之相比,人们似乎更在意:对方是不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家庭尽了最大的努力。个人恶习,已经取代身体变故,成为杀死婚姻最大的毒素。

  调查显示,高居离婚原因榜首的四大因素分别是:家庭暴力、赌博、吸毒、犯罪服刑,无一例外,都已从道德过渡到法律的准绳内。

  除此之外,一些慢性毒药的杀伤力,也不可小觑。在慢性毒药类别中,最常见的是——物质条件匮乏、家庭整合失败、丈夫或妻子不尽家庭义务、过于繁忙或分居两地导致感情疏远。尤其最后一项,在一二线大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双方在维护感情和执行义务中的长期缺位,使婚姻名存实亡。

  什么是家庭整合失败?原本的意思包括婆媳关系差、女方不生育、假离婚等,最近几年,形式婚姻和性生活不和谐的情况占比亦显着上升。将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性生活不和谐会是离婚的重要因素,《报告》还特别指出:“鉴于中国老百姓在性生活话题上的保守性,我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将此视为离婚因素者要远高于此。”

  耐人寻味的是,女方不生育导致的离婚,远多于男方不能生育——后者往往会通过人工受精、领养的方式解决。追根究底,婚姻的存续与否仍然与男权社会的属性密切相关。

婚姻满意度,从择偶开始

  最初,婚姻与家庭的意义,很少在于它的质量,更多是一种“抚育—赡养”的代际关系,追求后代子孙的繁衍不息。1929年,汉密尔顿(Hamilton·G)最早提出了“婚姻满意度”这一概念,并将它定义为“已婚夫妇对其所处婚姻关系的主观评价,其高低对于婚姻的稳定性与婚姻质量有重要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之视为婚姻的必要元素。而调查发现,婚后的满意度,其实早在择偶阶段已经开始初露端倪。

  在相亲节目火爆荧屏的今天,现实生活中人们真正期待、最为认可的择偶途径,却绝非此道。在南大调查的616名未婚者中,最期待的择偶途径,是“偶遇邂逅”,其次是同学关系或熟人介绍。选择靠“学缘”来择偶的人数,远超选择在“业缘”关系中择偶。而婚恋网站由于从业门槛低、欠缺监管,仅成为1.9%的未婚者选项——前一阵,某公安部通缉人员出现在相亲综艺节目上风度翩翩俘获女嘉宾爱慕的新闻,更凸显出相亲节目类似于“盲婚哑嫁”的危机。

  不管最终因为什么契机走到一起,调查研究发现,受访者对于“同质婚姻”最为认同——将近一半的人认为志趣相投的婚姻最幸福,三成受访者认为性格爱好不同,但互相欣赏的夫妻最幸福。

  南大社会科学院列举了十多项对婚姻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情投意合、家庭背景、外貌、身高、个人能力、物质基础、生活习惯、性生活……结果发现,在公众意见中位居榜首的三项,分别是:情投意合、生活习惯和个人能力。最终,在综合考虑各个调查样本的实际情况后,《报告》给出了“幸福婚姻的30字密码”——同类联姻,情投意合;异质互补,相互欣赏;习惯契合,实力筑底。

  正因为择偶对婚后满意度的影响如此之大,才会有那么多好男好女“剩下”。调查发现,学历越高、年收入越高,人们的结婚年龄也越大。“个人文化水平与经济地位的提升,都会使得个体对婚姻的要求提高,从而宁缺毋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