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宏观政策需警惕经济衰退型宽松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4-09-26 09:10:36  


 
  据介绍,央行通过调统司的标准化存贷款综合抽样统计系统,每个月采集近300家法人金融机构3000多家支行的1亿笔左右的存贷款信息,约占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的10%。从统计学角度来说,这种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来的结论,比起人们的日常体验要更为客观。而且采取直接在支行层面采集数据,与原来通过商业银行层层汇报得来的数据相比,能避免商业银行人为作假,进而更真实地反映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实情。因此,对于把握整体的信贷具有相当的参照价值。

  文章分析,结合此前央行最新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分析,“二季度贷款利率出现缓慢的趋势性下降”的结论令人困惑。数据显示,7月社会融资规模大幅缩水,仅2731亿,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万亿和5460亿。其中,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52亿元,同比少增3145亿元。在经历了7月的急跌之后,8月数据恢复正常,但依然不及预期。但大数据所测算的贷款利率却只是“略有上升”,“扣除风险溢价后基本稳定”——信贷投放在量和价上的不匹配表明,7、8月的融资低迷并非来自于供给端的收缩,而是来自于需求端的不振,这会令市场利率急剧飙升,就像去年6月的“钱荒”那样。考虑到进入下半年后,经济重现下行态势,近段时间的系列经济数据都指向这一点,前述贷款利率的趋势性下降,更可能是一场“衰退型宽松”。微刺激政策如果起到了预期中的效果,那应体现为社会融资规模与新增信贷的扩张,而不是像7月那样极度收缩。

  一方面是央行一系列措施的推动,其促使市场利率下调的意图比较清晰;另外一方面,从市场来说,有效性需求严重不足。因此,如果将当前的贷款利率趋势性下降理解为“衰退型宽松”,那么面对同样的问题,就需要以截然相反的思路去应对。一方面,中国经济固有的财务软约束问题依旧存在。地方政府平台等一些市场主体对利率敏感性不高,被认为是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的成因之一,需要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硬预算约束的方式予以解决。这是治本之道。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角度来看,监管部门还需要调整相关政策(比如放松甚至废除存贷比指标)予以匹配,才有可能显着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另一方面,在评价治理“融资难,融资贵”的效果时,不能因为贷款利率的下行就认为政策见效了,这还有可能是经济衰退的信号,需要仔细分析各种可能性。

  比如有银行家和分析师表示,贷款利率的下降背后隐含的经济失速风险令人忧虑,中国可能陷入所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在这种情形下,货币政策将失去有效性,因为债台高筑的企业专注于偿还债务,即使利率下降也仍不愿借款。还有学者估计,中国经济或面临崩溃的观点很可能2015年至2016年在全球市场再度流行,基本动因是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升值带来的全球资本回流。

  文章最后说,面对全球有可能出现的新一轮看空中国潮,中央政府要有坚持改革的定力。而如果最终的结果显示贷款利率下行的确来自“衰退型宽松”,那么,更加积极的调控政策就将是十分必要的了。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