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基础设施建设应转型为“民生基建”

http://www.CRNTT.com   2014-12-08 09:16:05  


  中评社北京12月8日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转型“民生基建”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民生基建”的特点决定我们需要面对一场包括投资主体、投资模式、融资方式、运营方式,甚至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等领域在内的全方位改革。

  成就与挑战并存

  中国证券报发表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濂文章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中国高铁营运里程已占全世界一半,技术水平亦处于国际领先位置;省际高速、城市高架、地铁轻轨、桥梁隧道更是遍布各个城市。据英国卫报统计,到2015年底,中国15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的数量将会占到全球的1/3。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走在了发展中国家前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速的持续回落是经济下行的源头之一,稳增长必须先稳投资。从驱动投资的三驾马车来看,房地产投资可能面临着人口周期所形成的长周期拐点,制造业投资受产能过剩约束,可以依靠的只有基础设施投资。然而,随着经济增长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从投资领域到体制、模式都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尽管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空间,但毕竟已经经历了二十年高速增长,基建投资高峰期已经过去。局部地区和领域甚至已趋于饱和,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港口桥梁已经出现利用率低下的问题,部分城市的商业广场建设已过多过密。

  其次,传统投融资体制的弊端显露,单一的政府投资主体和单一的融资方式导致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凸显,部分基建项目的风险敞口上升。众所周知的是,近年的地方债风险问题一度让中国经济惊出一身冷汗,而地方债问题的背后,就是传统投融资体制的缺乏约束。

  再次,基建项目营运的市朝程度不足,基建投资的垄断性与营运的市朝之间的矛盾显现。以经营性高速公路为例,一方面这类公共交通工程普遍存在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各地又经常因为行政区隔和地方利益在收费问题上各自为政,导致出行和运输效率都受到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