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地方债务置换增加银行转型压力

http://www.CRNTT.com   2015-03-19 09:35:45  


  中评社北京3月19日讯/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政府收支行为对经济、金融运行有重要影响,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更是举足轻重。过去一段时间中,地方政府债务及其发展可能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一直都是市场高度担忧的问题。近期财政部下发通知,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来置换存量债务,总额度为1万亿元。消息一出,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围绕中国版“QE”的各种争论也马上成了关注焦点。

  中国证券报发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文章表示,债务置换尽管有短期效应,但它更重要的意义却在于重塑中央地方财政关系,推动财政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在这一点上,将其简单类比为“QE”或“扭转操作”显然并不恰当。也正因为这种长期制度改革的背景,债务置换可能产生的影响,也远不止于贷款与债券两种资产的互换,银行业的风险、收益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或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银行业的影响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来分析。短期看,主要是对风险结构、资产收益水平等方面的影响;长期而言,则与银行的主流业务模式、客户结构以及战略发展方向密切相关。

  短期可缓解银行流动性风险

  文章分析,从市场的理解,置换能缓解银行面临的地方债务风险。有关地方债务的研究和讨论已多,不再赘述。从之前的审计结果来看,地方债务偿付的核心问题不在于其规模大到不能负担,而在于期限错配严重,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中长期项目,难以在短期内产生覆盖本息偿还所需的现金流。期限错配意味着债务展期不可避免。

  展期的模式之一是银行用新贷款来置换到期的旧贷款。但这种操作有两方面障碍。一是监管约束,从2010年之后,监管部门加大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的限制;二是流动性约束,随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银行负债来源的稳定性明显下降,成本也大幅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贷款展期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流动性压力。此外,考虑到贷款期限远短于项目投资期,可能还需要后续多轮的展期操作。

  展期的模式之二是用地方政府发债来置换银行贷款。与贷款展期相比,这种方案对存量问题的解决更加彻底,不会产生太多遗留问题。从财政部公布的信息来看,此次置换范围是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中、2015年到期需要偿还的部分。据2013年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30日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中,2015年到期需偿还18578亿元,1万亿元的总债券额度占2015年到期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的53.8%。这将大大缓解地方债务的本息偿付问题,并改善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从利润的角度来看,这次置换的影响还不太明确,要取决于宏观政策环境以及银行的资产定价情况。如果1万亿元地方债全部由商业银行购买,发债所获资金则全部用以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的话,银行利润变化将取决于两种资产的相对收益状况。从目前情况看,债券平均收益率显着低于信贷利率,这显然会拉低银行整体的资产收益率。当然,在间接的层面,这种置换对银行利润也会有正面效应。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考虑到债券的高流动性,置换可以加快资产周转速度;二是降低监管成本。现有监管要求下,公共部门实体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0%,低于一般工商企业的100%,这种资产置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银行的资本占用。此外,在信贷额度管理和存贷比限制方面,贷款与债券的转换也能降低银行达标的成本。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