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1万亿美元坏账?智库是这样看的

http://www.CRNTT.com   2016-05-06 14:36:04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转型阵痛期,部分行业、企业的债务问题确实比较突出。但按照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短时间内也难以将债务水平大幅降低。只要我们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内就行。”丛屹强调,目前很多人在观察中国经济时往往陷入“传统思维”“总量思维”或“两分法”之中,只看到中国经济转型之中的阵痛,而忽视了整体向好的大趋势以及新业态、新经济快速发展的其他事实。

  以最新公布的一季度工业数据为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态势的迹象十分明显。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2%,快于整体工业增速3.4个百分点;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8.6%;轻工、纺织行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13.3%和6.4%;有色金属行业、石化行业在下游行业的拉动下,增加值同比增长9.4%和7.9%;互联网等新经济加速发展,电信业务总量增长45%,移动数据总消费同比增长1.3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局局长李昌镛指出,中国经济不可能永远保持10%的增速,因为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财富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增速自然应当放慢,即出现“收敛效应”。他说,中国经济增速到2020年时可能在6%左右,但这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是相当高的增速,在全球范围内也仍将是处于领先地位。可以预期,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慢,但却是经济调整到更可持续状态的一个自然结果。

  “坐井观天”难赚钱

  退一万步讲,即使简单套用西方国家标准来衡量,“中国坏账”的问题实际上也并不突出。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债务规模与GDP之比为249%,而政府债务与GDP之比为44%,总体仍属可控状态。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肖炼表示,从2000年到2015年,全球经济都是在债务的基础上发展的,债务基本是GDP的3倍以上,部分发达国家甚至是3.8倍,相比之下中国的外债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最低的。同时,中国GDP的增速还在全球排第二位,购买力则是世界第一。可以说,中国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比其他国家多。

  观察人士指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经济确实有一些“痛点”,但“亮点”也不少,而且日益增多。如果只见“旧”而不看“新”,只观“表”而无视“里”,并据此为中国经济“下定义”“贴标签”,那么这不是对中国国情和发展历程缺乏基本了解,就是借“坐井观天”式的唱空中国来从相关市场中牟利。不过,以当今中国经济的体量、趋势和开放程度,片面的观点恐难成为任何市场的主流,更遑论借机谋求意外之财了。

  “我们不能总把视线聚焦在金融市场,而是要更多关注实体经济。经济体的转型肯定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相对波折的过程。比如淘汰落后产能,就要考虑到职工的安置问题;再如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也要结合项目实际循序渐进。其实,中国经济在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等方面的产业升级非常快,这些都将为化解债务风险提供契机。”丛屹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