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驱赶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是稳增长客观要求

http://www.CRNTT.com   2016-05-18 07:48:56  


  中评社北京5月18日电/最近,央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出重拳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如发布加强票据业务监管、规范业务开展等事项通知,要求银行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严格规范同业账户管理;要求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停止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加大对今年4月以来大宗商品市场的过度投机监管,对三大期货商品交易所接连上调部分品种保证金水平、手续费费率以及涨跌幅限制;打击股票炒作包括壳资源炒作;出台新规防范个别险企投资冲动等等。

  中国网发表时事评论员莫开伟文章表示,央行及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系列监管政策表明,金融监管系统正在全面加强对金融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类型的投机炒作,以促进社会资金“脱虚入实”,防止金融泡沫进一步形成和扩大,驱赶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应该说,央行及金融监管部门举动,十分明智,也相当及时,值得全社会为之点赞。因为这些金融监管措施能产生双重金融功效:既是抑制全社会资金“脱实向虚”、遏制金融资产价格泡沫的需要,更是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保障。

  文章称,近年来中央政府十分关注实体经济发展,为达到振兴实体经济之目的,出台了若干财税金融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很难落地,也不受金融部门待见;其原因除了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及民间资本因实业投资回报低,对资金缺乏吸引力,使资金没能真正流向实体经济之外,关键还在于金融业经营指导思想模糊,不能自觉将资金会流向实体经济;金融监管部门也存在某种错误认识,如认为资金流向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等等;如此使金融资金监管放松,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使社会资金在不同类别的资产之间自我循环,始终不能进入实体经济,制造了资产价格泡沫,不仅使得货币政策失效,还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极为不稳定金融环境。尤其在4月末M2余额高达14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而4月份人民币贷款仅新增5556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增超过8100亿元和152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10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1.65万亿元和3072亿元的情况下,是一个极不正常的金融现象,若再不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其后果相当危险,甚至有可能重演去年股灾。因此,央行及金融监管部门此时能审时度势,幡然醒悟,加强对所有金融部门资金动向监管,实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之举,应为中国实体经济之幸和国家经济发展之幸!

  同时,也要看到近两年金融系统发生的风险,如2015年6月股灾都是资金失控导致加杠杆,大量资金短期内聚积某个类别资产,诱发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还有最近屡屡暴光的票据兑换大案,也是资金“脱实向虚”企图牟取高额回报、资金在金融机构之间内部循环孽生的恶果。

  文章认为,央行及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各个市场的监管,对可能出现的炒作苗头、加杠杆行为毫不手软、严厉打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能有效抑制未来可能再次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因为金融高杠杆是“原罪”,是金融高风险的源头;只有遏制了金融高杠杆,才能最终抑制住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银行信贷风险等风险上升,使金融系统始终运行在健康安全轨道上。

  其次,有利于推动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央行及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对金融监管力度,可被看作是一次积极回应,更加让金融行业经营与中央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有利于实体经济真正“脱困”,获得宽松金融发展环境。

  再次,有利于提振全社会固定投资,确保稳增长目标实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比去年同期回落了7.9个百分点,仅为5.7%。与此同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7%。这与以往民间固投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形成明显反差。因此,这需要加大金融监管,让金融资金回归实业投资领域,以刺激实体经济投资效益回升,提高实业投资回报率,带动更多金融资金及民间资金回归实体经济投资,从而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加强市场监管,抑制各类投机炒作的同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开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进而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