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请鲁迅走出中学语文课堂

http://www.CRNTT.com   2010-09-15 09:09:15  


文革时期的语文课本
 
  在思想上只有解构没有建构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指出“劣根性”与解决“劣根性”是两码事。让一个人变得不同,不再自私、贪婪、冷漠,让他关爱、节制、热情,这是教育所要担负的责任。鲁迅指出了国人的“劣根性”,却没提出多少解决思路来。当然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作家可以只负责提问,未必负责回答。但是作为思想家,作品作为中小学教材,其文其思实际上也担负着一定思想教谕的功用。众所周知,批判容易建设难。鲁迅把问题说了,可是接下来如何呢? 
 
  “没有正面的东西,冷气逼人,阴森森如入古道” 
 
  阴冷的气质也是鲁迅的另一个弊端。1994年余英时在香港《联合报》刊文指出,鲁迅的特点是“高度的非理性”,“他没有正面的东西,正面的东西什么都没有”。而作家钱杏早在1928年的《太阳月刊》上就指出“鲁迅所看到的人生只是如此,展开《野草》一书便觉冷气逼人,阴森森如入古道,不是苦闷的人生,就是灰暗的命运;不是残忍的杀戮,就是社会的敌意;不是希望的死亡,就是人生的毁灭;不是精神的杀戮,就是梦的崇拜;不是咒诅人类应该同归于尽,就是说明人类的恶鬼与野兽化……一切一切,都是引着青年走向死灭的道上,为跟着他走的青年掘了无数无数的坟。”(据天涯论坛,作者紫砚斋、刘大生) 
 
语文不是培养革命小将,而应该是教会孩子希望、爱与宽容 
  
  鲁迅自己也坚决反对作品选入中学课本 
 
  作为那个特殊年代的文学作品,鲁迅的文章是有一定的思想和文学价值,但将其选入语文课本却并不合适。事实上,鲁迅自己就不主张把他的小说选入中学课本。早在20世纪20年代,有人提议把他的《狂人日记》选入中学课本,鲁迅就坚决反对,说这样的作品是不适宜中学生读的。相比鲁迅大多数文章所传达的“痛打落水狗”式思想,《记念刘和珍君》作为一篇文体文,阐述文言文怎么过渡到白话文,则可保留。鲁迅自己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是这个道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