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22岁教授昭示“民科”才是中国未来?

http://www.CRNTT.com   2012-03-23 11:44:10  


 
  2.“民科”都号称自己没受应试教育的桎梏,因此创新思维很强;刘路正是用创新思维解决难题。

  刘路虽然接受应试教育,但是在应试教育(包括奥数领域)表现并不突出,大部分时间喜欢自己钻研问题。许多新闻报道里都提到了刘路最后解决问题是某一天“突发奇想”,这自然是创新思维。

  3.许多“民科”都热爱解决世界级的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在最初报道中也被认为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哥德巴赫猜想、四色定理这些在中国被追捧的世界性的难题都是“民科”们的最爱。而西塔潘猜想最开始在媒体报道中也被称之为世界性数学难题,尽管后来也有专家澄清数学上同难度的猜想很多。

  一夜之间“从‘民科’到大师”的故事更是许多“民科”的追求目标

  爱因斯坦被许多“民科”引为“民科界殿堂级始祖”。在一篇转载较广的文章中是这么说的:1905年春,这位年轻的“专利所苦力”(爱因斯坦这样称呼自己),在写给他的好友的信中,称他自己有一些“不合逻辑的妄语”(即后来影响世界的那几篇论文)要发送给好友。当时除了“几年前被驳回的论文外,这位26岁的专利用所职员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他利用业余时间和工作期间偷偷地研究物理学,激进地指出当代物理学家‘欠缺深度’并且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摘自:《欣夫:爱因斯坦是“民科”吗?》)

  从“‘民科’到大师”,颠覆主流学界的那些观点,是许多“民科”共同的愿景。而这样的故事多少富有传奇与浪漫的色彩。在媒体最初报道刘路如何破解难题时也都突出了这样点,报道往往宣称这个难题十几年来在国际数学界无人能解,而刘路几乎一夜之间就信手拈来了。尽管刘路还算不上大师,但是故事的传奇性符合许多“民科”的期待。

  ■ 但是两者并无“神似”,还恰恰相反

  刘路的故事恰恰证明“民科”模式的不靠谱

  其一:刘路具备系统的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并以现代科学思维思考问题并创新;“民科”则缺乏真正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创新不等于妄想。

  刘路的确应试成绩并不突出,并且以自学为主。但是他的学习却是系统的,基础也非常牢靠。刘路初二便开始自学数论,上初三时,他已读完对初中生来讲等同于“天书”的《古今数学思想集》,高中开始尝试阅读全英文数学书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