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对话刘炯朗:我如何做台湾清华大学校长

http://www.CRNTT.com   2013-06-17 14:54:36  


 
  南方周末:你觉得哪位学者非常优秀,希望引进来,程序怎么走?

  刘炯朗:要到清华大学当教授,有三级三审过程,系、院、校,这位候选人必须通过这三个教师评审会,才能被聘任为教授。

  首先三个评审会都会搜集客观资料,在学术界、一流的大学,这种资料可以搜集到,相当可靠。某系要邀请一位教授来,不同领域的教授或有不同看法,很正常,作为系主任、院长、校长,就可以协调。系主任、院长、校长在学术上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尊敬,发表的意见,只要公平、客观,大家一定可以接受。

  当然校长最后有下决定的权力。但假如整个机制非常顺,校长很少把同意改成不同意,把不同意改成同意。

  南方周末:你怎么知道院长的决定正确,有没有得到大家认可呢?

  刘炯朗:校长不但没有超人的智慧,也不可能对所有领域都有深入了解。首先校长对整个机制要有信心,校长也希望影响这个机制的成熟和进步。当然校长要看到每个决定的过程,可以看出是不是都同意,是不是客观公正。没有一个人能够做绝对正确的决定,没关系,在一个好的大环境里面,错误的决定,不管是小小的,还是大大的,是可以改正过来的。

  南方周末:前提是所有工作你都有记录可查,程序和标准非常详细。那么,谁来评价你的工作?

  刘炯朗:我的学生,我的教授,然后我在学术界所有的朋友,最后是我自己。

  南方周末:需要向一个具体的机构述职吗?

  刘炯朗:在台湾的高校里,目前的机制是校长一任四年,四年之后可以续任一任,在较少的情形下可以续任两任。续任有固定的机制,由教授们组成校务委员会来决定。不同的学校,委员会运作的方式不一样。有些学校也可以成立一个评估校长的委员会,有外面来的委员。我在清华大学任满四年后,年龄已超过65岁,所以不能参与续任这个过程。

高校招生:陈寅恪如何出考试题

  清华大学有一年的入学考试,国文题由陈寅恪先生出,其中有一题是对联,上联是“孙行者”,有少数几个学生回答出来,那时以为标准答案是“胡适之”,后来发现”祖冲之”也是一个好的答案。

  南方周末:你谈到有兴趣办中学。大学教育和中学有个衔接问题,大陆就是高考指挥棒,很多孩子小学、中学十二年都在为高考读书。理想的招生模式是怎样?

  刘炯朗:高中教育跟大学教育是连贯的。在较古老的欧洲教育制度下,“通识教育”是在高中完成的,到了大学就是专业教育,好好准备怎么去做一个工程师、医生了。

  我高中毕业时,也看到过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招生的考题,吓死了,一题都做不出来。首先我同意高考制度的存在,为了公平,必须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范围和纲领,题目不能出在这个纲领以外。第二题目不能太难,最好的学生要拿满分,不错的学生起码能够拿到80分、90分。

  但假如要选拔最优秀的学生,考试应该没有范围。在台湾,高考要么是一纲多本,一个纲领,很多本书,或者一纲一本,一个纲领,一本教科书。但大学、研究所是多纲多本,到了社会是无纲无本。

  的确,今天的考试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受了一纲一本、一纲多本的影响,视野变得非常狭窄。很多年前,清华大学有一年的入学考试,国文题由陈寅恪先生出,其中有一题是对联,上联是“孙行者”,有少数几个学生回答出来,那时以为标准答案是“胡适之”,后来发现”祖冲之”也是一个好的答案。

  后来有人问陈寅恪先生为什么要考学生对对联,陈先生写了一封信解释他的四个理由。第一,学生对对联可以看出他懂不懂得动词、名词、虚字、实字的分别,第二,可以看出他对声韵平仄的掌握,第三,可以看出来他联想思考的能力是有多丰富,第四,可以看出他对历史、对人文、对社会、对世界有什么了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