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发展第三产业 当下仍需制造业立国

http://www.CRNTT.com   2014-03-11 14:31:45  


制造业在所有产业中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
  中评社北京3月11日讯/“十二五”以来有一个倾向,就是各地争相将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作为未来破局之道,蜂拥而上,同质化发展,而忽视了“中国制造”。目前,中国充分的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制造业在所有产业中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若缺少制造业攻坚的耐心,欲实现所谓跨越式发展,更似一种投机主义,在高端领域,中国将受到欧美阻击,在低端领域,越南和印度虎视眈眈,中国有两线作战的巨大隐忧,最后沦落到夹心饼干式的两难境地。

  笔者认为,在未来二十年内,仍需坚持制造业立国之策,除中心城市外,中国的多数一般城市,仍需以制造业为主体,服务业为辅助,最后逐步达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平衡。而目前破局最大的希望,在于内需的振兴。中国拥有广阔的大陆市场,但由于国民收入偏低,导致低端消费流行。未来,从低端消费过渡到大众消费过程中,必然产生对基本工业品的大量需求,中端阶层、大众工业、大众消费,方为中国强盛久远之道。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中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过去一年,服务业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比重降至44%。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制造业的下滑可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不过,笔者认为,考究中国市场现实,我们可发现,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未来对于中国并非吉兆。

  就目前来说,从国家到各地城市,在产业选择上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处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高端产业的误区,二是处理制造业与第三产业的误区。

  “十二五”以来有一个倾向,就是各地争相将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作为未来破局之道,而忽视了“中国制造”,甚至,很多地方将传统产业作为落后产能。各地兴起腾笼换鸟之风,大有必欲除之而后快之相。

  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占比只有10%左右,尽管潜力巨大,但从潜力到现实尚且是未知数。而一个值得担忧的趋势是,各地对于新兴产业蜂拥而上,如以太阳能产业为例,全球有46个国家将其作为未来新兴产业的支柱,而国内几乎所有的省市也都将其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如此,很容易导致新兴产业的同质化。同时,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后,很多人提出中国应走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吉利收购沃尔沃似乎成为中国企业未来走向的注脚。

  但理想与实现总差半步。事实上,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位置而言,中国仍位于全球产业链下端。在高新技术行业,中国与世界差距巨大,如以中国航天工业为例,已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十年以上,刚上马的大飞机项目,在中国国内则几乎是白手起家,核心技术控制在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手中。再看在中国竞争最激烈的家电行业,核心技术却在美国和日韩,更不用说在LED领域,中国企业更是全面受制于日韩。在汽车领域,核心技术控制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手中,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但市场上的高档汽车,如宝马、奥迪等,却几乎都是德国货。在高端产业领域和主流产业,中国企业的产业升级受到核心技术的制约,短期内将难有飞跃式突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