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历史探究:重读袁世凯

http://www.CRNTT.com   2014-03-22 14:08:29  


 
  骆宝善:在那样一个年代,不管是革命党人、立宪党人,还是袁世凯势力集团,大家对于共和政治、议会制度的了解和认识都是很浅薄的。民国初年的局势,袁氏当国的几年,所制定的制度和政策,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权,但是具体怎么建设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则,他们不了解、不懂得。这种制度的各个方面,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都有盲区,都有感到陌生之处。袁世凯有袁世凯的弱点,革命党也有革命党的弱点。袁世凯就觉得,他无法实施作为大总统的国家领导人的职权,遇到很多障碍,这既有他不适应共和制度的一面,也有议会制度造成的困扰。当时在国家议会制度下,很多议案无法达成共识,无法做出决议,这恐怕是他做出恢复帝制决定的根本原因之一。

  这里有一个概念,共和立宪议会和君主立宪,都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袁世凯要恢复帝制,并不等于他就是要回到清朝的君主专制制度时期。就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也有总统制内阁、君主立宪内阁之分,现在也是这个样子。比较客观地说,袁世凯的目标是这样的追求。袁世凯称帝之后,引起举国反对,那是因为大家觉得,已经共和了,恢复帝制就是倒退、就是反动。但在反对声中,袁世凯为什么还坚持要恢复帝制,这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这也不是某一个政治历史人物的问题,我的看法是,他是觉得只有君主立宪制比较能贯彻他的立场和主张。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袁世凯一个人身上,其实,在某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某些政治声望以及威权达到登峰造极或自认为独具主张的政治人物,逆众议、众论而独断专行,最终至不可收拾者,古今中外,历史上大有人在。

维护祖国统一

  《新民周刊》:经过讨价还价后签订的“二十一条”,实际只剩下十二条,那么大众知情吗?

  骆宝善:任何人只要想知道,就能知道。大众其实都知道,我们的很多政治运动其实都是给政治家们给鼓动起来的。当时“二十一条”签订了几条,中日双方达成了怎样的妥协,《政府公报》都有正式公布,这是一份公开发行、可以自由购买的官方公报。以不知情为由就说袁世凯卖国,是不能成立的。

  《新民周刊》:袁世凯早年随军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军乱,又在朝鲜甲申政变中指挥军队击败日本,他对日本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骆宝善:应该说在当时的中国政治人物中,他是少数对日本有比较深刻认识的人之一,他意识到了日本的扩张意图,当然他的意识也是有限的。他是在第一线和日本人打交道者中比较有头脑的人。他对日本人的深远战略意图可能不是那么清楚,但是他对日本有意吞并朝鲜这一点非常明白,他比那些在国内决策层的官员清醒得多,但是他不起决策作用。

  《新民周刊》:在袁世凯的努力下,外蒙古曾于1915年6月7日取消独立,他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方面还是做了很多努力?

  骆宝善:辛亥革命时期,外蒙古擅自宣布独立,作为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的袁世凯是坚决反对,坚持取缔的。外蒙古宣布独立时,袁世凯曾想派兵攻打外蒙古。正是在北洋政府时期,民国一度将已经独立的外蒙古收回中国,让外蒙古独立的绝不是袁世凯!现在保留有袁世凯坚持主张外蒙古是中国一部分的各种文献文件,他一直试图劝说外蒙古不要独立,继续留在中国的大家庭中。但是俄国在外蒙古驻兵,等于就是依靠武力强行独立,袁世凯也没有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的军事实力与俄国相比还处于下风,如果强行收复外蒙古,等于就必须要与俄国决一死战。袁世凯还不敢走这一步,主要还是想以外交手段来处理这一问题,在袁世凯活着的时候,外蒙古曾一度取消独立。他派了军队到了现在外蒙古的首都乌兰巴托(当时叫库伦),后来俄国人又让外蒙古分离出去。在当时,举国一致声讨外蒙古独立,南北各省都督多有主张出兵讨平者。但袁世凯深知外蒙古独立的俄国深远背景,征蒙必然要冒与俄国开战的风险,这是当时国力所不及的,故只能谋求外交解决。以后,外蒙古再度独立,是袁世凯去世之后的事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