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中国宏观经济正经历“结构之变” | |
http://www.CRNTT.com 2014-05-02 09:50:46 |
金融危机以来两轮宏观经济下行 “大不同”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稿文章表示,2014年宏观经济首季GDP增速为7.4%,远低于2008年至2012年年均增长9.3%的水平。事实上,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中国经济历经了两轮比较明显的下行周期:2008年二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2011年至今。与上轮相比,本轮经济下行的幅度和速度、背后发挥作用的中长期结构性因素都与上轮有非常大的不同。 两轮经济下行周期呈现“一急一缓”态势。与2008—2009年相比,本轮下行周期的幅度和速度都相对缓和。2008年雷曼倒闭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剧烈动荡,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急速下行,GDP季度环比折年率从2008年二季度的10.3%急速下滑到当年四季度的4.0%。而本轮下行速度则相对缓和、幅度相对较小,尽管今年一季度7.4%的增速是2010年以来的低点,但并未及上一轮下降幅度之大。那么,中国经济减速到底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冲击所致?这是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关键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已然进入新的“拐点阶段” 文章认为,中国进入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进入“七上八下”的新阶段;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控风险”宏观调控目标进一步突出。 要真正认识中国经济需要全面、客观、辩证地去考察。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性放缓通道,“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是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经济已经悄然进入新的“拐点阶段”。中国“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发展模式正面临新的拐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起,经济增长逐季下台阶,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2011年一季度开始连续12个季度增速下行标志着中国进入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1997—2001年为第一个“调整型增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进入“七上八下”的新阶段。 二是低成本优势逐步衰减,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30多年来中国长期持续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要素红利、市场化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这三大红利的逐步衰减,中国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的超高速增长逐渐回归常态。未来五年由低成本衍生出来的高资本回报率优势,可能将逐步消失,劳动力要素和资源要素价格相对调整,整体经济生产要素成本趋势性上升,中国经济依靠低成本优势的粗放式增长已不可持续。“人口红利”的结构性优势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贡献度达到30%以上。2013年中国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3.8%,首次下降。未来中国少子老龄化压力越来越大,传统数量意义上的人口红利越来越少。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