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陈星:简论民进党的路线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4-08-03 08:54:01  


 
  海伍德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党作为官僚化的政治机器,无法回应群众不断增强的政治参与和行动主义的欲望;政党作为政府工具的形象意味着它们不可避免地与权力、野心和腐败相联系,由于现代社会复杂性的增强,以及阶级和其他传统的社会认同的衰落,以前产生政党的那些社会力量现在已经削弱了。不过,对民进党而言,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定势以及对“台独”意识形态动员有效性的迷信,除非“台独”意识形态在政治动员中边际效用降到足够低,该党不可能放弃这个动员工具。因此,虽然结构性压力持续存在,但是“台独”路线还会顽抗一段时间。

  如果把民进党的“台独”路线放到台湾政治变迁的历程中去考察,就会发现民进党有关“台独”路线的许多被党内广泛接受的假设,其有效性值得怀疑。例如,民进党虽然一直强调“台独”路线在该党政治动员中的重要性,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民进党现在更多依靠基层服务而不是意识形态动员获取选票,“台独”诉求与民进党的发展之间并不存在不可剥离的关系。又如,所谓的“基本盘”裹挟与民进党坚持“台独”路线顽固立场之间的关联性也并非如该党所说的那样强。否则很难解释民进党在第一次路线转型时虽然淡化了“台独”立场,支持率却仍缓慢上升的事实。许多研究都已经表明,对民进党的基本支持民众而言,支持民进党并不代表支持其“台独”立场,或者说他们对民进党“台独”立场关心程度并不如民进党自己宣称的那样高。事实上对于大部分民众而言,他们对于两岸议题的关心主要是两岸关系能否实现稳定,这是岛内大多数民众都认为民进党应该与大陆进行沟通的原因,也是马英九的两岸政策调整能得到高度支持的原因。

  民进党“台独”路线转型问题关键在于改变对抗性思维,适应两岸关系对抗性减弱而合作加强的现实,寻求解决两岸问题的新途径。民进党在长期的政治操作中形成的对抗性思维,概括起来说就是通过不断挑衅两岸关系的底线,将两岸关系保持在低度紧张状态,再利用两岸的紧张进行政治动员。所以有学者总结说,民进党的“台独”路线与“反大陆”是捆绑在一起的,“台独”与“反大陆”勾连紧密,根本无法切割。也就是说,民进党“台独”不弃,“反大陆”立场亦难改,“反大陆”与“台独”是一体两面的关系。要“台独”,就得“反大陆”,“反大陆”亦是为了“台独”。在民进党话语建构中,“反大陆”与“台独”是互为加强的关系,“台独”招致大陆的反对与打击,又会反过来被利用为强化内部支持和强化“台独”路线的正当性基础。于是,大陆的“打压”变成了民进党的客观需求。换言之,对于民进党的许多人来说没有大陆的“打压”就无法完成完整的政治动员过程,故而一旦有“打压”就会见猎心喜。民进党的这种操作模式化以后,即便没有受到大陆打压民进党往往也要解读出“打压”来。在两岸关系对抗性较强的时代,民进党的这种操作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是在两岸关系的对抗性减弱的情况下,如何以非对抗的方式处理两岸问题,民进党到现在也没有找到解决方案。这也是民进党两岸路线的困境所在,即在和平发展的情境下和大陆交流与交往的压力空前增大,但是该党却又不愿放弃对抗性思维和“反大陆”思维。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调整涉及的层次最为复杂,牵涉到的面向较多,是民进党路线转型的关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