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陈星:简论民进党的路线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4-08-03 08:54:01  


 
三、民进党的权力斗争与路线转型

  民进党的路线转型与其内部的政治生态特别是权力分配格局的重组有紧密联系。从大环境上说,民进党现在已经到了基本路线不得不调整的关头,但是如何调整,以及调整到怎样状态,在党内还没有共识。民进党内的分歧和争论对路线转型会产生一定的阻遏作用,在党内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共识之前,路线转型很难迈出较大的步伐。

  民进党内目前关于路线调整问题的争论大致都围绕着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出线问题展开,路线调整争论的背后其实是党内议题主导权或者说是话语权的争夺问题。议题主导权的掌控系指行为主体在政治活动中根据现实情况和自己的需要进行议题建构并逐步得到受众支持,其要义在于在通过议题建构取得道义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自己的支持基础。议题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治动员中议题的构建,最终往往通过政治精英运用法律手段来确认、修改或者替换公众价值、道德规范和人际行为准则,确保动员的合法性和运作的有效性。议题建构和议题主导权的掌控涉及议题的选择及与公众互动和反馈的过程,需要长期经营,一旦成功则影响深远。目前民进党内的议题主导权争夺主要在苏贞昌、谢长廷与蔡英文三人之间展开。动员模式的调整是议题主导权争夺的核心内容,民进党要讨论的问题是在新的政治情势下如何调整路线,保证党的生存与发展。两岸政策是议题主导权争夺的重要据点,但不是唯一的据点。

  在两岸政策调整问题上可以看到民进党内几种不同的态度。苏贞昌死抱“台独基本教义派”,坚守民进党的“台独”路线丝毫不退让,而且不断强调其“台独”立场,强调与大陆的区隔以及对大陆的敌意,摆明了不愿两岸和解也不愿与大陆接触的架势。谢长廷则积极建构论述,主张与大陆接触,是民进党内与大陆接触并寻求共识的代表。蔡英文和原“新潮流系”为代表的派系势力则相对低调。蔡英文对两岸政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只是强调不反对民进党在不改变立场的情况下与大陆的务实性交流。“新潮流系”则基本不表态,但是在务实交流方面却表现积极,特别是在与大陆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方面更是如此。这些不同取向反映了民进党内的不同议题建构策略和各个派系对两岸局势的不同判断。

  民进党内不同派系两岸政策的分歧与各自的政治动员模式选择密切相关。苏贞昌延续了传统的民进党动员模式,自从其任党主席以来在动员模式上没有创新,基本还是延用民进党以前的动员手段,如大规模的造势、与国民党的对抗性斗争等。苏贞昌维持政治动员的热度,保持对其他竞争者的优势。谢长廷则由于久已失去政治舞台,同时也感受到两岸关系的结构性变化,意图通过对两岸关系的论述建构为自己创造一个新的舞台,继续发挥影响力。蔡英文则力图通过加强基层经营的方式取得政治优势,诉求的主轴逐步向民生议题与经济议题转移。在蔡英文看来,经济议题的重要性显然超过两岸议题。

  自2008年以来蔡英文逐步成为民进党的政治新星,其路线调整的尝试就已经开始了。蔡英文力图在理论建构和政治实践两个方面以基层经营取代传统的动员模式,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降低民进党的对抗性色彩,目标是将台湾建构成一个新的“命运共同体”。2009年蔡英文在一次采访中说:“在过去的政治攻防中,尤其在选举过程中,有些人有意无意地(我相信是无意地)把‘本土’窄化成一种排他性的观念。这种窄化的本土诠释忽视了移民社会最需要的包容,跟我们团结成为生命共同体的需要是矛盾的。”因此,民进党需要对其最核心的本土价值“重新诠释”,将“‘本土’重新诠释为一个包容性的观念,让这个社会所有的新旧移民不分族群都能共享‘本土’”。蔡英文与两岸政策保持着一定距离,除非一定需要表态的场合,一般不会主动谈及两岸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