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外资退潮未必导致中国制造业衰落

http://www.CRNTT.com   2014-10-26 10:40:15  


 
  除了劳动力因素以外,中国政府在逐步降低外资负面清单依赖以提高外资自由化的同时,对于外资企业长期的优惠政策却正面临着逐步取消的处境。近年来,中国东部的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富庶地区都提高了投资门槛,对新进的外资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优惠政策,甚至还对其产业类型、节能减排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此外在税收上,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也正在失效。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条例施行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原来执行的再投资退税、特许权使用费免税和定期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面临取消。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招商引资一直是地方政府的最为重要的工作与政绩,地方政府往往不惜以土地、税收等大量优惠以吸引外资企业在本地落户。这些对于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虽然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但由于其所具有的超国民待遇特征,作为本土企业的民营企业却遭受歧视待遇,这在国际上都是非常奇怪的现象。民营企业在起跑上就与外资企业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明显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对于所有企业共同享受国民待遇,尤其是外资企业不再享受超国民待遇,即使其在短期内可能降低外资进入,但这却有助于我国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市常只有将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置于同一起跑线上之后,民营企业才可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期待以外资企业的进入实现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经济的建设是不现实的,不能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中国制造业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就不可能实现。

  现实中,我们能够看到,即使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中国本土企业仍然对外资企业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许多本土企业在行业内已经成为国际领先者,他们不仅成功崛起并占据了中国市场,甚至在国际市场上逐步抢占了原先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美国建筑设备供应商卡特彼勒在2005-2010年的中国市场份额从11%下滑至7%。抢走其市场份额的并非是它的死对头日本小松公司,而是中国本土企业。达能乳业在上海市场,被光明、蒙牛和伊利等本土竞争对手用残酷的价格战斩于马下。中国正孕育着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这些本土企业对于外资企业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这些本土企业的崛起对于外资退潮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外资退潮不仅不是中国制造的末路,反而是中国制造开始崛起的先机。

  最后,外资退潮未必预示着中国市场的衰败,而很可能意味着中国市场的扭曲正逐步降低,中国正逐步摆脱对于国外金融市场与外生制度的需求。根据黄亚生教授在其专著《改革时期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对中国的研究,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高度依赖不仅不能体现中国市场的高效,反而是中国国内制度扭曲的表现。中国大量的投资无法通过国内的体制得到有效的消化,只能依赖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国外的有效市场进行投资再配置,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他们的研究认为中国高速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不是引以为豪的经济奇迹,反而是一种病症。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下滑,这也表明中国国内市场的改革正逐步改善国内要素市场的扭曲,使得经济资源能够在生产中得到有效配置。

  文章认为,从总体上看,中国自2012年开始的外资退潮在短期内并不会发生本质改变,但这种退潮并不意味着大规模外资的撤离,更不意味着中国制造就此垮塌。我们应当继续完善外资企业的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降低对外资的行政干预。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应当保证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具有共同的国民待遇,不应当为了吸引外资落户,而采取过于倾斜的引资政策。外资退潮并不是中国制造由盛而衰的契机,如果我们能够继续推动国内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国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外资退潮将会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着制造强国转变。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