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股市慢牛为全面深化改革赢得时间

http://www.CRNTT.com   2015-06-30 07:27:46  


股市慢牛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和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能够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赢得宝贵时间。
  中评社北京6月30日电/经历长达七年的蛰伏之后,中国A股市场不到一年内完成了绝地反击。众多学者和机构对本轮牛市进行了多方面解读。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说法是“国家牛”,或者叫“国家战略”。这种观点强调政府在本轮牛市中的角色,认为是政府有意实施各种宽松政策,从而刺激并推动本轮股市的上涨。

  中国证券报发表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朱鹤文章认为,用“国家战略”来解释本轮股市上涨,既是一种误读,更是一种误导。这种解释不仅在事实上与本届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实践相违背,更与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战略方向不符。但是,慢牛虽然不是“国家战略”,但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却有着非常深刻的战略意义。股市慢牛的“四大效应”可以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赢得时间。反过来,全面深化改革也为股市慢牛的可持续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股市、楼市与地方债

  文章分析,要理解慢牛的战略意义,首先需厘清中国房地产市场、地方债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进入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遇冷,地方债市场也面临全面整顿。在这样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崛起并非偶然。市场经济中,从来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股市熊居底部的七年里,在中国经济中唱主角的是房地产市场和地方债市场。联结三者的关键扭结正是银行信贷。

  房地产市场与地方债市场都与商业银行的信贷有着直接的联系。房地产的开发和消费大多需要银行贷款的融资支持,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的作用就是帮助地方政府绕道获取银行资金。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为抵御外部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国政府在2009年实施了规模达4万亿元的财政政策。与此同时,中国还配合实施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从1949-2008年的六十年间,中国银行信贷规模为30万亿元,而2009-2014年的五年间,银行的新增信贷规模就接近50万亿元,相当于前六十年的1.67倍。

  天量的新增信贷部分流入了房地产市场,部分流入了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部分助推了房价上涨,并进一步刺激房地产投资的增加。在这一阶段,一二线城市主要体现为价格上涨,三四线城市主要体现为数量增加。流入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部分借道地方融资平台和信托公司,为“铁公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在这一阶段,信托行业蓬勃发展,地方债务市场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下急剧扩张。

  2013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房地产市场和地方债市场同时进入调整阶段。一方面,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基本宣告结束,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水平大幅下降。中国房地产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09年的33.2%下降到2014年的10.5%,今年1-5月更是下降到5.1%。另一方面,“43号文”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地方债务市场面临全面整顿。根据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数据,截至2012年末,将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加总,得到2012年末政府债务总额27.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19.94万亿元;而地方政府债务主体部分来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接近14万亿元。

  高房价和地方债务市场吸纳了大量流动性,对中国的通胀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抑制作用。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断崖式雪崩,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将对中国经济造成致命打击。房价崩盘会释放大量流动性,引发恶性通胀。在利率缺乏弹性的条件下,恶性通胀会降低实际利率,不利于投资扩张,GDP“破7”的风险增加。同时,房价下跌还会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最终诱发中国版的“次贷危机”。

  因此,对于房地产市场和地方债务的调整,我们只能选择逐渐挤出水分,而不能贸然刺破泡沫。也就是说,房地产市场和地方债务的调整关键在于把握好节奏,股票市场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