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了重要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15-10-13 07:50:09  


从某种意义上说,央行推广信贷质押再贷款试点,意在通过优惠利率降低“三农”和“小微”领域的融资成本,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中评社北京10月13日电/央行货币政策创新迎来新的突破。央行10月10日发布消息称,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推广试点。本质上,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与抵押补充贷款(PSL)类似,PSL向商业银行全面拓展,抵押品进一步扩容也就可期。央行此举将成为除信贷资产证券化之外的又一盘活信贷存量的渠道。

  上海证券报发表财经评论人周子勋文章表示,中国经济增速在去年滑入“24年新低”之后,今年前两季继续走低,虽然刚刚过去的三季度有一些经济指标正持续提升,但时PMI、PPI、投资和出口等更多指标折射出当前经济并非想象中乐观。央行三季度调查显示,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24.5,较上季下降4.8%,较去年同期下降7.7%。其中,52.4%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此外一项调查显示,84%的受访经济学者认定三季度GDP增速将跌破7%。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二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增速将为6.8%,明年将进一步下滑至6.3%。报告称,中国经济增长减缓目前看仍处于可预见的范围内,但其溢出效应正越来越明显。

  文章指出,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宏观政策做出灵活调控。有专家列出的以下几大可能性值得关注:一是为了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的宏观经济,中央可能会加大宏观政策的刺激力度,全力冲刺稳增长。二是基于前期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并不好,下一步的宏观政策工具使用可能将重新设计和调整,比如一味加大基建投资可能并非最佳政策选择,在已有相当规模的基建投资基础上,如果一窝蜂上马势必加剧新的结构矛盾。三是当前真正能使经济出现反弹的要靠放活实体经济,改善企业的投资经营环境,使企业成为具有活力的投资主体。就此而言,财税政策放松可能比单纯的政府主导型投资更加有效。四是走出经济困境不能忽略结构调整改革以及市场化改革。

  央行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的决定,就是基于当前经济走势而着手政策创新的重要体现。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在最新一期《中国金融》杂志发表的“货币政策的发展、挑战与前瞻”中说,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但不搞强刺激,更加注重精准发力,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结构性问题。虽然央行货币政策仍强调“稳健”,但也明确提出要“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可见,在结构性的资金量调节工具上会将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试点进一步扩大,突出“定向”和“定量”,与此同时,盘活信贷存量将贯穿于今年全年。

  早在去年,广东、山东省便开始试点信贷质押再贷款,初步形成了系统性的操作流程和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包括评级、核查等,甚至对信贷资产质押准入范围列出一些“负面清单”。今年央行又逐步推广分支行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央行这一创新之所以令市场关注,主要因为这次试点首次将信贷资产纳入合格抵押品范围,有助于盘活沉淀在银行体系内的存量信贷资产。在此之前,央行频频探索针对结构性调节的货币政策工具,也采取质押的方式为银行体系注入基础货币,如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常备借贷便利(SLF),但质押品多为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信贷资产的盘活只能通过资产证券化。而在抵押品选择上,基于保障央行债权安全考虑,仍只局限于优质信贷资产。随着试点规模的扩大,不排除央行将更多信贷资产纳入合格抵押品框架的可能性。可以认为,信贷质押再贷款相当于质押式模式调节流动性的“升级版”。

  文章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央行推广信贷质押再贷款试点,意在通过优惠利率降低“三农”和“小微”领域的融资成本,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所言,随着再贷款工具的创新、抵押品范围的扩大和功能的扩展,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正在发生一些重要的变化:政策传导渠道被缩短,不仅会改变流动性的总量结构,也会改变市场的流动性结构,从而影响市场利率结构,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发挥定向调控功能,减少对总量货币调控的依赖。

  其实,在人民币汇率趋于均衡、资本净流出、外汇占款趋势性下降的时期,也需要央行不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基础货币投放。当前央行推行货币政策正直面企业投资活动减少、融资需求减少、金融产品供应显得不足;由于国内市场并不缺少流动性,资金头寸泛滥与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的情况将会同时存在;实业领域的资金“脱实就虚”现象严重,再加过去若干年资金掮客们发展出玩资金的链条,通过人为方式不断抬高资金成本,形成融资市场上的一个个“中梗阻”;外汇占款净流出,基础货币投放减少;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带来的货币缺口五大挑战。

  央行10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514万亿美元,同比下降432.6亿美元,这是中国外汇储备连续第五个月下降。据此推测,9月的结售汇逆差规模应该在400亿—500亿美元之间,外汇占款负增长约2500—3500亿元人民币。外汇占款下降,反映出实体资本外流压力不减,会导致流动性持续趋紧。为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财政部今年已下达3.2万亿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央行也当配合国债及地方债的发行,采用PLS(抵押补充贷款)的方式大力度介入地方债和国债发行。

  凡此种种,对中国下一步的货币政策与市场化改革政策形成极大考验。按一般逻辑,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央行理该继续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只是现在中国整体融资成本高,问题根本不出在货币政策是否宽松上,而在于市场环境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畸形的金融市场扩张。因而,在经济不景气时放松货币政策、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方向很正确,但真正解决融资难题还是要依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同时让过剩产能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