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十三五”时期如何把握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6-02-21 08:37:58  


  中评社北京2月21日电/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2015年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及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中央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十分清醒,方向非常正确。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农业部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文章表示,从农业的角度来看,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粮食实现了十二连增,农民收入连续六年增长幅度超过城镇居民,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归纳为“三大亮点、两大挑战、三个着力点”。

  第一,中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2015年粮食生产总量达到12429亿斤,达到历史最高点。人均粮食超过450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00公斤左右。

  第二,2015年中国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2010年以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不断缩小,由2009年的1∶3.33缩小到2015年的1∶2.73。

  第三,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改革都取得重要突破。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015年达到4.3亿亩,占全部承包土地面积的33.3%。新的经营主体不断发育成长,2015年家庭农场数量达到87.7万家,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合作社151万家,产业化经营组织35.6万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万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经营性资产改革在东部沿海地区有条不紊地推进,在全国范围内,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十二五”结束、“十三五”开局之际,农业改革领域也存在两大挑战。一是,在四化同步发展的前提下如何补农业这个短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在全球农业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农业竞争力的提升的问题。

  文章认为,应对这两个挑战,发展中国农业,在“十三五”期间有三个着力点。

  第一个着力点是,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要使农民收入切实改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十三五”期间是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转变得顺利,中国的现代农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抓住关键时期的关键环节?一个关键环节是从中央提出的经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做大文章,中国农业要从满足种量的基础上,着眼于中高端的农产品生产,使中国农业的产出在新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供需新的出清或有效供给。

  第二个着力点是,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真正改变过去那种不注重效率的、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道路。

  第三个着力点是,农业改革要中蹚深水区、啃硬骨头,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经营制度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要有所突破。通过改革实现强农、富农,形成完整的政策框架,通过改革真正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化解城乡二元体制矛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社会基础。

  文章分析,如何在“十三五”时期把握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十三五”时期农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第一是定位问题,第二是目标问题,第三是路径问题,第四是任务问题。

  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定位是,如何跟上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节奏。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农业也理应是一个大国的农业。从阶段性角度讲,中国的农业始终要与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相协调、相匹配,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农业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农业方面来说,补短板一个是补脱贫致富的短板,第二个是补农民增收这个短板。中国的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份额,中国的制造业为世界提供五分之一的工业产品,中国的农业在数量上也基本占到了全球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全球25亿吨,2015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是6.14亿吨)。中国的工业虽然在总体上处于追赶阶段,但是我们的某些工业产品如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或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的农业在哪些方面具有竞争力不能仅仅通过数量表现,还要看我们的哪些农业产业在世界上具有绝对的竞争力。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