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传统文化经典为何越来越热 ?

http://www.CRNTT.com   2017-04-27 00:04:43  


 
  2、三十年变迁:回归经典
 
  “经典能够跨越时代,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本价值。同一部经典,在不同时代能够给我们不同的启示。”顾青说,20世纪80年代有过“文化热”,21世纪前十年有过“国学热”,如今又有传统文化的热潮,每个时期都离不开经典阅读,每个时期又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顾青看来,改革开放之后,刚刚经历过“书荒”的人们,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可以称为一个填补空白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热”主要由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来推动,普通老百姓参与不多。
 
  “2003年以后的‘国学热’则主要由电视媒体推动。一些学者登上大众媒体,成为全民偶像。”顾青认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开始对文化进行反思,虽然学术界对身处其中的明星学者大多评价不高,但这次“国学热”真正推动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在普遍的焦虑中,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安慰。在此之前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但毕竟不是源于本土的思想,老百姓难免有所隔膜。通过一些学者的通俗讲述,大家听懂了自己老祖宗的道德学问,可以说是适应了当时文化反思的需要。”
 
  “由于普通读者阅读文言文典籍存在困难,对原典的兴趣不大,更多的是借助明星学者或其撰写的普及读物来了解传统文化,这也符合传统文化传播的规律。”顾青分析,目前正在兴起的传统文化热,与党中央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有直接关系,“不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还是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都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近年来,经典原本的阅读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推崇。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修订版、点校本《十三经注疏》等整理本传统文化典籍,正在引领着读者走近更准确、更真实的传统文化,而楼宇烈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牟钟鉴的《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张岂之的《中华文化的汇通精神》等学术著作也对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重新进行了梳理。
 
  3、教育为本:夯实文化自信
 
  “在进行经典阅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在大众媒体普及传统文化的学者,他们让很多原来远离传统文化的普通人感受到了传统的可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曹辛华说,除了少数专家学者,普通读者大多无法直接阅读经典原文,如何引起这些人对传统文化的阅读兴趣,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在此之后,才是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