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朱松岭谈汪毅夫新著:对台湾文化要有包容

http://www.CRNTT.com   2017-07-17 00:18:21  


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两岸关系所所长朱松岭(中评社 李娜摄)
  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 李娜)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于7月14日在北京主办以“汪毅夫学术研究与台联工作的启示与意义”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两岸关系所所长朱松岭出席论坛并就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新著《学术研究与台联工作》倾谈读后感。

  “汪会长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辈学者、老师,他为人谦虚、低调,平和,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发言伊始,朱松岭表达了自己对汪会长的敬仰之情。“每次和汪会长见面,看不到半点领导的架子。”

  论坛上,朱松岭重点谈及三方面的体会,第一在做人做事方式上,朱松岭回忆起自己大学时的导师许崇德先生,他觉得汪会长与自己的导师非常相似,哪怕写作小文章、小故事,但对引注、论述非常扎实,对历史记载、文献来源等更是有极严格的要求。朱松岭认为这种坚持用史料说话的方式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将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蕴含其中,是一种“不做说教的说教”。

  朱松岭讲到,许崇德先生晚年要写作宪法史时,不愿铺设长篇大论、高举理论,因为导师告诉他,“写这些老百姓是不知道的。”因此致力于做通俗读物。在《学术研究与台联工作》一书中,朱松岭也看到同样的理念,汪毅夫在对台工作论述中要求用“台湾人民可以接受的语言和方式”来追求工作的实效,因此汪毅夫的书中的文章都是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行文诙谐幽默、言辞犀利,而且从不预设政治立场,在追求再现历史的真实与真实的历史时,自然而然地将道理贯穿其中,朱松岭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做法。

  朱松岭引用书中关于教科书问题的讨论,汪毅夫在文章中写道“我们也有历史教科书的问题”。汪毅夫认为,“《马关条约》签订中日战争结束”的这个说法就是一个问题,在书中用史实论证了“忠勇可用”的台湾人民将中日战争延长了5个月又10天。朱松岭表示,如此一来,将台湾人民不愿被“割离”出祖国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朱松岭认为整本书中贯穿了六个概念,分别是血缘与姻亲、家国与信仰、制度和图像。汪会长通过闽台民间活动、宗族制度、妈祖文化等具体实例,将“家”和“国”做了很好的阐释和联结。在一个个活生生的小故事中,全面展示了其历史过程、历史形态、历史关系,让读者看到两岸文化的差异性和连续性,认识到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存在自身的特点,我们要对其有理解、有包容。

  朱松岭的第二个体会围绕本书体现的“两岸一家亲”理念展开,他认为汪会长主要通过六个方式:第一,摆事实,讲道理;第二,重史实、拿证据;第三,讲真情、评真理;第四,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第五,浓郁的乡愁和家国情怀;第六,写小文章、讲小道理,以小见大。

  第三在两岸融合发展上,朱松岭认为《学术研究与台联工作》一书是两岸敞开心扉的证据、载体、传媒和示范,对推进两岸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