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促和统 第七届中华文化论坛综述

http://www.CRNTT.com   2022-02-21 00:06:01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谷宁和北京奇迹和牛店长陈威廷选择了贡糖、红龟粿、牛肉面、鼎边锉等台湾小吃做研究样本,来管窥两岸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变化,认为不论今时两岸形势如何变化,饮食这一独特的文化载体,始终倔强独立又润物无声地维系着台湾与大陆无法人为割裂的血脉亲情。两岸的血浓于水,不仅要在书本中、会议中与宣传中体现,更要在这日常饮食的具象中延续,而这或许正是更有生命力的亲情证明。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史所副研究员李跃乾梳理了日本警察统治网络在全岛的建立,以及警察纪念日和纪念碑的设立情况,认为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在台湾实行警察政治,日本殖民者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政策,都是通过警察落实的。建立警察纪念日和纪念碑制度,是台湾总督府改造台湾民众的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值得研究和注意。

  华侨大学副教授骆文伟和华侨大学本科学生侯欣怡等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分析了两岸先贤崇拜互动现状,认为两岸先贤崇拜互动面临政治立场隔绝互动、政治操纵割裂文化脐带等政治困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受滞、城镇化引发互动场所式微等经济困境,外来文化侵蚀、负面历史残留仍未祛除、圣贤教育缺位、代际断裂差异、地方文化保护主义冲击等文化教育困境,统筹不足难成合力、互动失衡拉大差距等社会困境。建议在政治层面以统筑融,两岸联合申报世界遗产,优化惠台利民政策。在经济层面以通促融,以先贤文化提振乡村。在历史文化与教育层面以育化融,构建高校港澳台通识教育教学体系,推动台湾青少年赴大陆开展文化研习。在社会层面以情交融,建构多元交流的共生机制,缓解情感隔阂,实现“线上+线下”同祭。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立本回顾了台湾地区红色历史,认为对台湾人民来说,“红色祖国”并不一直是恐惧;所谓恐惧是特定时代由特定力量打造的歪曲。“红色祖国”一直存于台湾人民认同依归、实践选择的选项。“红色祖国”当然也不会是“分离主义”所谓的“背弃”,而是找到信念的支撑。面对新一轮险峻的国际情势、两岸情势,倘若体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就能科学地认识,唯有在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共同思索民族复兴,才是继承百年来千千万万台籍前辈、先烈的道路。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潘锡堂认为,虽然近年来受“去中国化教育”影响,复以“太阳花学运”激发反中情绪的变本加厉,不少人认为“台湾人”与“中国人”已被切割为对立的身分认同图腾,同时也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大幅下降。其实,民调显示中国人认同与台湾人认同并未大幅走向互斥排他,即使近来排他性在增加中,但受访者认为二者兼容者,仍有半数。从民调大趋势来检视,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比例,一直保持在85%左右,显见民族认同并非政治力所能扭曲。其中虽然文化、血缘扮演重要成分,但中国大陆力推的“中华文化复兴热潮”显然产生一定的功能,甚至可能转化为政治认同的很大助力。尤其,台湾民众的中国人认同,特别是中华情感,仍十分稳定且强烈。由此可见,两岸的情感之兼容性,彼此的乐观面、情感与身分认同的兼容性,远比表面看到的要更深厚稳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