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激素玩具”毒在何处? | |
http://www.CRNTT.com 2011-05-29 10:02:49 |
对婴幼儿的影响: 1.可能致女婴性早熟 在“圣元奶粉致性早熟传言”中,性早熟一词被屡屡提及。根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7年的一项研究,性早熟女童血清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水平明显高于未性早熟女童。但是目前对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和性早熟的关系,国内的研究还不够多。 2.很可能影响男婴生殖器发育 由丹麦国家环境保护局公布的一份报告名为《两岁儿童接触日用品内化学物质的调查和健康评估》显示,发达国家目前司空见惯的化学污染物导致男性精子数量锐减、男孩日益女性化,而各项防止污染措施及规章制度则形同虚设。邻苯二甲酸酯正是这种“性别变异化学物”之一。美国、德国的科学家也做过类似研究。 3.最致命的是:孕妇若长期接触这种物质,很可能对男性胎儿有重大影响 美国环保署对怀孕老鼠的研究发现,接受邻苯二甲酸酯实验的老鼠,其雄性后代有睾丸激素产生受损、低精子数、性器官畸形和内分泌系统被破坏的现象。研究者一开始认为没有理由相信这种化学物质在人身上也有同样的效果。但是,2005年,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尿中邻苯二甲酸酯浓度高的怀孕妇女日后生生殖器畸形孩子的情况与老鼠实验的情况一致。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7年03期一篇名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与睾丸源性生殖障碍综合征》的科研文章中提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妇女在怀孕期间接触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后,可在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为不同的疾病:出生时可表现为隐睾症和尿道下裂;青少年期可表现为青春期延迟;成年期可表现为睾丸恶性肿瘤和精子生成减少。这类病变可统称为睾丸源性生殖障碍综合征。 这类动物实验和研究还有不少。 它对成年人也有影响,但是对儿童风险最大: 1.有可能增加妇女乳腺癌风险 《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基因组学》2007年所刊登的一篇文章称,科研人员通过毒性实验发现,口红和指甲油中发现的邻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BBP)能干扰乳房组织的正常发育,它在人体脂肪细胞中堆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 2.很可能导致男性精子减少、精子质量下降,甚至精子形态异常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成昌梅说,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干扰内分泌,使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精子运动能力低下,精子形态异常,严重的会导致睾丸癌,是造成男子生殖问题的“罪魁祸首” 。这个说法也有不少国内外对大白鼠的动物实验支持。 另外,也有动物试验数据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能有致癌性,并且对肝脏、肾脏有损伤,还可能和肥胖、糖尿病有关。但这类物质对人体的危害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婴幼儿的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尚在发育,因此,这类物质对他们危害性最大,对婴幼儿的保护尤其重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