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是什么造就新闻教父华莱士

http://www.CRNTT.com   2012-04-10 10:44:01  


 
  采访方式“不回避、不退让、咄咄逼人”,独创“伏击式采访”

  “他的成功经常来自于他向采访对象掷去的问题,而非他所获得的答案。”纽约时报发表的华莱士讣闻中是这么评价他的逼问式采访的。“Wallace”这个名字,代表了硬新闻、调查新闻,代表了不回避、不退让和咄咄逼人的提问。华莱士最爱的口头禅是“原谅我”,“但当你听到这句话时,也意味着恶毒的质问(nasty question)将要来临。”

  华莱士的采访往往让受访者心惊胆战,他会采取检察官式咄咄逼人的提问,也开创了“伏击式采访”的先河,即埋伏在采访对象的办公室或者家外面,等对方出现时便出其不意把麦克风送到面前。他曾经质问普京:“你们这不是真正的民主!”,也曾称一国领导人为独裁者,还讽刺拒绝接受采访的布什为“林肯以外另一个永远坐在远处的总统”。

  政要访谈专业户,曾访问美国多任总统,独家专访邓小平和江泽民

  作为“访谈之王”,华莱士战果累累,可谓是政要访谈专业户。从肯尼迪开始的历届美国总统(小布什除外),都曾经接受过他的采访。此外,阿拉法特、霍梅尼、内贾德等数十位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也曾接受过其采访。他的采访领域并不局限在政界,黑人领袖马乐科姆?X、马丁?路德?金、电视明星约翰尼?卡森、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霍罗威茨和《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创始人休.赫夫纳。

  对于中国民众来说,华莱士的名字之所以家喻户晓,则与其曾先后专访邓小平和江泽民有关。1986年,华莱士在中南海采访邓小平,这是邓小平生平唯一一次接受外国电视媒体采访。2000年,江泽民在北戴河接受华莱士采访,两人的风云对话也被国人津津乐道。

  二、华莱士为何能成为电视新闻教父?

  华莱士和《60分钟》是人和媒体的完美契合

  或许同行相轻,很多媒体人会说,假如给我一个机会,我也能把政要专访做得很好。问题是,谁给你机会?华莱士专访美国总统和各国领导人,也不是靠着赏赐,而是自己争取而来的结果。1986年初,华莱士来到中国北京,他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直接采访改革开放的发起人?随后,《60分钟》栏目组向中国政府提交了一份申请,意外地得到了“邓小平愿意接受采访”的答覆。

  有人也许将之归功于华莱士所在的平台。这没有错,三大广播电视之一,王牌新闻节目,对于一个媒体从业者而言这是难能可贵的平台。但《60分钟》的成功,可是一点都离不开华莱士。《60分钟》和CBS成就了他固然没有问题,但反过来说,没有他也不会有《60分钟》和CBS的今天。曾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公司CEO的海沃德就曾经说道,华莱士与“60分钟”节目的结合是人与媒体的绝佳搭配,双方谁也离不开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