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城市体制改革是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前提 | |
http://www.CRNTT.com 2013-03-12 09:01:57 |
从理论上说,城市应当让生活更美好,更方便。但现实并非是这样。高楼大厦有了,立体桥梁有了,应当说在西方大城市所能见到的东西,中国都有了。但是,方方面面硬件的发展并没有带来软件方面的进步。实际上,高速城市化所带来的建设成就在很多方面只是表面上的光彩。 因为没有城市化的明确目标和意识,硬件方面的建设往往是误入歧途。例如,到处盖房,但忘记了“水”的权利。大雨一来,水就没有地方去了,所以很多城市每年都会发大水。又如,为了经济指标就大力发展私人交通工具,但供汽车使用的公路不见增长,使得城市犹如一个个大停车场。城市空间越来越难以消化私人交通工具所排放出来的废气,经常造成大面积的污染,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类似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和人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造就了人们的不幸福,甚至对城市生活的怨恨。 因此,城市生活并不见得美好,城市生活并不见得方便,城市不见得使人更长寿。这就涉及到这里所说的城市体制改革和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的目标是什么?仅仅是城乡整合?仅仅是GDP和其他经济目标?还是城市人的生活?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统一起来?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为社会管理打下一个坚实的制度基础?如何在提高城市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改善城市的文化?一句话,如何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通过城市体制改革来达到人们所设定的目标? 这些问题都需要回答。在没有思考清楚这些问题之前,盲目推进城市化,或者追求单一的城市化目标,最终就会产生无穷的城市和社会问题。 那么,如何通过城市体制改革来推进城市化?从历史的经验和城市化现实环境来看,城市化首先必须考虑的是以人为本。 中国城市化以人为本的目标并不明确 为什么“以人为本”那么重要?从国际经验来看,凡是城市化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城市化可以为城市居民带来幸福生活。强调城市是人居住的地方,对中国来说尤其重要。在中国传统的概念中,城市实际上是军事要地,核心是国防,是政治,而不是人。中国的城市的关键词是“城”,城市也被称为“城池”。近现代大多西方城市起源于商贸要地,关键词是“市”,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的居住问题。后来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也带来了城乡整合的问题。 这并不是说,西方的城市化就没有问题了,但城市化以人为本这一目标是明确的。西方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使用了数百年都没有问题,主要是在设计时考量到了人的需要问题。城市建筑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建筑,而不是为了建筑本身。在中国,这一点到现在为止,并不明确。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