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徐高:决策者的态度是中国经济最大未知数

http://www.CRNTT.com   2013-06-23 10:13:15  


 
  第二,次贷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在需求不足。这一点大部分观察者都认同。次贷危机让美欧经济之前那种借钱消费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从加杠杆转变为危机后的去杠杆。这让中国面临的外需走弱,经济增速因而走低。需求不足也就意味着产能过剩,必然会带来去产能压力。在短期内,厂商还可以通过去库存、降低产能利用率等措施维持。但如果需求不足长期持续,大规模的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将不可避免。随之而来的,将是物价持续负增长的通货紧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曾连续5年处于这种状态。次贷危机之后,因为稳投资稳增长政策的出台,我国尚未进入大规模去产能的通缩阶段,但这方面的压力挥之不去,成为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最大威胁。

  第三,政府目前推动的改革措施不足以明显改善中国经济的结构,难以稳定经济增长。观察者们在这一点上的共识不如前两点。新政府换届上台之后,推出了包括下放审批权,扩大营改增试点等改革措施,希望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来焕发经济增长的活力。这些措施的方向虽然正确,但效果有限,难以稳定增长。因为在需求不足所带来的去产能压力之下,民间企业就算上项目不再需要政府审批,且税负还能够下降,也不会有太多投资的意愿。另一方面,推动居民消费上升所需的,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等根本性措施来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但这些深层次的改革目前尚未被政府提上议事日程。因此,仅凭目前这些“小打小闹”的政策,中国经济很难再平衡,增长也很难稳得住。相当部分的观察者是认同这一点的,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了今年下半年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但就算三中全会能够在转型政策上取得较大突破,政策效果要体现出来也得等到明年。因此,至少在今年年内,仅凭改革的措施是稳不住经济增长的。

  第四,稳增长需要刺激需求的政策。具体来说,决策者需要通过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来稳定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这其实是前三点的一个自然推论。但在是否要刺激经济增长上,观察者们的观点相当分化。目前,反对刺激的声音就算不比赞成的大,也至少是一半对一半。反对者认为,刺激需求的政策是“引鸩止渴”,是以更大的长期风险来换取短期的增长。更何况目前政策刺激的效果已经逐步递减。诚然,四万亿刺激政策因用力过猛,造成了通胀和房价上升,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等副作用。但我们更应该吸取的教训是怎样改进刺激政策的实施,减少其副作用,而不是就此全盘否定刺激政策的必要性。应该看到的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去产能带来的通缩。一旦通缩真的发生,不仅企业及财政的财务状况会急剧恶化,社会也有可能因为失业的大量出现而失去稳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