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日本记者专研故宫5年:它们是两岸关系风向标

http://www.CRNTT.com   2014-01-15 13:09:44  


 
  院长印象

  郑欣淼提出设立“故宫学”

  新京报:在这本书里,你采访郑欣淼时,他提出建立“故宫学”的学科,你对此也是大为赞同,而且你对郑院长印象也非常好。

  野岛刚:郑院长说,故宫不但是收藏品丰富,而且故宫本身就是一个跨学科的大课题,它涵盖了历史、紫禁城壮丽的建筑、文物背后的跌宕故事,还有民族精神。所以极有必要创立“故宫学”,他认为把故宫囿于美术领域是非常可惜的。他是一个了不起的院长,他的研究态度比较开放。以前我觉得中国大陆的学者不太想研究台北故宫,可是郑院长对两个故宫做了非常详细的对比,对我们研究两个故宫的人来说,他的研究非常有价值。他的开放研究态度在中国比较少见。特别是那个时代,两岸故宫还没开始交流的时候,他已经很认真收集台北故宫资料。两岸开放后,台湾那边很惊讶,原来有人研究得这么认真。

  新京报:在台湾方面也有一位让你印象深刻的院长,就是杜正胜,他是民进党执政时期的台北故宫院长,为什么你会对他印象深刻?

  野岛刚:他对华夏文化的对抗意识非常强,在民进党的时代,他是推动故宫改革很有代表性的人,所有的台北故宫改革都是他提出的,包括台北故宫亚洲文化化,以及台北故宫需要变成多元化博物馆等等。他此前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也许因为觉得日本人是第三者,他没有政治包袱,所以很配合。同样的,我在大陆的采访也很顺利。我对中日战争造成的故宫问题复杂化都承认,所以在采访里我们并没有特别对立的立场。

  存在问题

  北京故宫不是看文物的地方

  新京报:你在采访中觉得大陆故宫有什么问题?

  野岛刚:问题很多,北京故宫太大了。你要看画,要去一个地方,玉器是另一个地方,距离几百公尺,然后要看青铜器,又要走到玄武门那边,这里不像是博物馆。北京故宫不是看文物的地方,是看建筑的地方。所以北京故宫如果要改变的话,应该把文物搬到别的地方。我希望有一天,北京故宫的建筑和文物能分开。

  新京报:你在序言里对大陆各种海外回流文物的拍卖会热潮也有描述,你说中国的美术品市场持续泡沫,是硕果仅存的投资项目?

  野岛刚:大陆人对回流文物有特别的感情,各地都有回流文物的拍卖会,这个现象这几年特别多,大家都看到回流就很开心,去拍,有种文物终于抢回来了的强烈感受。所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都很怕中国人,怕中国人来抗议—“你们这里的文物是过去从我们国家抢过去的。”这些团队有很多。他们弄好资料,提出文件给博物馆,要求归还。

  新京报记者 姜妍 2014年01月15日08:35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野岛刚 希望北京故宫另设文物博物馆

  人物简介:野岛刚,1968年生,上智大学新闻系毕业,曾作为《朝日新闻》外派记者长期滞留过新加坡、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其后担任东京总社政治部记者,2007年至2010年担任驻台北特派员。采访报道华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领域议题,目前担任朝日新闻国际编辑部副部长。长年采访和撰写有关中华文化圈的政治、外交、文化方面资讯。出版过《伊拉克战争从军记》(2003),近期作品有《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银轮巨人捷安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