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 |
中国还能再创经济奇迹吗? | |
http://www.CRNTT.com 2014-04-06 11:01:18 |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过去的人口趋势变了,那么经济增长速度会受到影响,增长速度就会下降。事实上,我国人口结构没变。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一出来,我们就开始分析,结果发现一个特点:15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达到最高峰,之后就下降了,2011年绝对减少,2012年一下子减少了345万,因此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国家统计局局长在记者招待会上也公布了这个信息。 与此同时,我们计算人口抚养比的时候,把劳动年龄人口搁在分母上,把依赖型人口搁在分子上,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绝对减少,人口抚养比就相对上升了,正好和以前的趋势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人说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失。如果人口红利消失了,就意味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因此,我提出了“刘易斯转折点”这个概念。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在很长时间里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在农业。因此,中国不愁劳动力,愁的是非农产业能不能发展、创造出足够多的岗位,把这些剩余劳动力吸纳掉。 在没有把剩余劳动力吸纳掉之前,中国有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工资不需要上涨,新创造出来的就业岗位可以吸纳更多人就业,而不是非得涨工资才能有人来。这个经济发展过程叫做“二元经济发展”,这个发展模式被经济学家刘易斯所概括,因此叫做“刘易斯模式”。 但是如果有一天劳动力供给没那么充足,而经济发展很快,劳动力就不再能无限供给,而是出现短缺现象。劳动力出现短缺,工资就得上涨。出现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转折点,它意味着刘易斯模式到头了。因此我把它叫做“刘易斯转折点”。 2004年中国出现了民工荒,劳动力短缺。从2004年到现在,每年农民工的工资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增长非常快。因此,我把2004年定义为刘易斯转折点。 当时这个提法几乎所有人都不赞成,政府部门、经济学家、中国人、外国人都批评我。当然也有人向我善意指出,如果我不说有“刘易斯转折点”--因为这个点就是一个点或一年--而是说“刘易斯转折区间”的话(指若干年)那么,别人会更容易理解,毕竟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接受这个意见,那么中国的刘易斯转折区间就是指从2004年到2010年。2004年我国出现了民工荒,农民工和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开始上涨,到何时为止呢?到2010年。因为从2010年开始,劳动年龄人口是绝对减少的,这是我们从没见过的现象,所以刘易斯转折区间也就6年而已。 经济减速的结骨眼将决定中国今后的三种命运 这个转折区间已经结束了,说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意味着什么呢?第一,就是经济增长减速,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也是必然出现的现象。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速度要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根据当时我们的测算,从1978年到1994年,我国的潜在增长率是每年9.66%,跟实际增长率差不多;从1995年到2010年(2010年人口红利消失),潜在增长率是10.3%。2010年之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减少,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十二五”期间,也就是自2011年到2015年期间,只有7%或6%。再往后还会降,也就是说到“十三五”期间,潜在增长率要降到6.2%,这个变化幅度是相当大的。 发生这样的变化之后,潜在增长率降下来没有关系,关键是在减速的过程中,怎么认识这种现象,从而做出什么样的政策选择。也就是说,先有高速经济增长,然后开始减速,恰恰这个结骨眼将决定中国今后的三种命运。 第一种命运,就是经历了这个阶段,把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创新、生产力的提高,最后逐渐成为发达国家,例如欧洲和北美。 第二种命运,也是发达国家,它也经历一个减速的过程,但它不理解为什么减速,它以为是需求不足,于是就大规模刺激需求,例如日本。结果日本经济自人口红利消失以后,也就是1990年之后,几乎是零增长,人们叫它“失去的二十年”。当然日本很发达,生活水平很高。日本减速的时候,它已经是高收入国家了,所以可以说日本陷到了“高收入陷阱”里面,但毕竟它是高收入。 第三种命运,就像很多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但是没有良好的应对,政策上犯错误,体制不健全,还出现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导致经济长期停滞,数十年没有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如何认识经济形势、如何选择经济政策就十分重要。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