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中国展望 熔旧铸新的文明脉动

http://www.CRNTT.com   2021-01-04 00:03:23  


 
  中国文明的原理要求中国东南西北中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全体贯通、循环,而不是局部、片面的区域发展。在中国东南西北中的区域发展中,各大重要城市群如中医所说的五脏六腑以及经络一样,无疑具有区域经济内外循环的带动、协调、辐射作用。五脏六腑的气血贯通是为了气化,要有要能“化”的能力。一有不通则影响气化,在此意义上,也才同样能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四个全面”所具有的全体贯通、循环之意义。

  除了东部沿海两大湾区的加速高质量发展并与京津冀形成一线的联动之外,还有中国广大的大西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2021年将进入破题,西安的战略位置将得到提升,西安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及电子科技大学的人才优势,在发展具有战略科技意义的军民融合以及数字经济方面,将在西部与成都、重庆共同构成西三角战略的互相支撑。

  西南的成都、重庆所构成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在寻求破题。西安与成都、重庆将分别辐射、带动西北、西南的发展,同时也分别向中国周边国家的西向、南向辐射,成为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并在共同形成大西部的循环时,与东部沿海形成东西、海陆的大循环。

  处于东、西部之间的中部6省与长江经济带交集而有中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4省城市群的区域合作。如何同时做好“大保护”与“大创新”,尤其是“大创新”,更是不容易答好的题。而中部另外2省,同时也是居于北方的河南、山西,联系着中国文明的起源,而其发展的难度较之南方的长江经济带的中部四省无疑更大。

  同样有难度的是北方的东北三省的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东北三省中以吉林的“数字吉林”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与国家粮食安全的二者同时并举,正在试图尝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东北不少人口的南下是一个问题,但它也同时带来东北的山林、土地的休养生息,这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不过最根本的还是软性的因素,除了大家提到比较多的浅层的营商环境问题,更根本的是东北广大民众自身的精气神如何能够调动、激发,这是根本的内在动力所在,国家战略根本上也离不开此种激发。

  2、生态与“国土空间”的自觉

  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以中国文明原理而言,有可见与不可见、隐与显、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秦岭、祁连山生态破坏做出批示,之后视察秦岭、祁连山的生态恢复,以及视察长江经济带中部城市,视察浙江、东北等全国各地时,都有对于山川河流生态的极端重视。中国传统文明重视山川形胜,所谓风水,也是生态保护下的天地山川河流保持大循环而不会出现不通。今天北方的大城市要求留出大风口,正是重新理解中国文明传统的天人相应的智慧。秦岭、祁连山等中国各地的山川形胜更有先天之场的意义,对于这些具有中医思维经脉贯通意义上重要自然山川的保护,其意义更不亚于考古文物之保护。2021年,中国将更具有地上、地下、海上、海底等“国土空间”全面性保护、统筹的自觉,这不是纯粹技术的问题,而具有文明意识之意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