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郭伟峰:中评社的一国两制大局思维

http://www.CRNTT.com   2021-03-16 00:07:40  


 
  在此次占中事件,话语权的竞争主要呈现在支持/同情占中,以及反对占中之间,其中又有香港与国际媒体、主流与独立媒体之间的相互竞合。由于主流媒体拥有广大的受众资源以及强力的传播工具,使得进入网络后得以透过与相同立场的独立媒体或社群合作,形成与主导舆论。在占中事件中可以发现,网络场域形成重新解构权力的新平台,掌握权力的统治阶层尽管在传统媒体上的影响力仍旧牢固,但是网络上的影响力却大为逊色。有人说“网络是穷人的原子弹”。从第二次大战时期至今,原子弹造成传统战略思维的大改变,如今二十一世纪,网络媒体主导了沟通与传播的话语权战争,在占中事件的新闻传递上大放异彩。

  真是旁观者清。台湾的学生如此尖锐地、敏感地发现了香港特区政府在网络媒体中失落了话语权,但是,有关各方却麻木不仁,不予重视,更不会着力去改正、去管控。在2019年下半年的“反修例”期间,任何人穿上黄马褂,就可以变成记者,很多人在现场做的并不是记者的工作,即使有新闻有图片,也是以反政府为目的,而反对派不仅死死抓住网络媒体的话语权,还全力以赴去抓国际话语权,最终导致了香港特区政府处在百口莫辩的极度尴尬地位,造成了失去话语权之后更加大的乱局,有专家批评说:一向以来,特区政府对舆论引导都是放任不管的态度。有人说香港的言论实在太自由,这突出表现在政府完全不考虑社会舆论的发展走向。特区政府在斗争中不断失却话语权。

  2,香港问题的话语权长期失落是不争的事实。近些年来,通过大数据的观察分析,我们清楚地瞭解,不仅是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方面,香港问题的话语权都不在特区政府方面,也不在建制支持者方面。特区政府出现了话语贫乏症,几乎把《基本法》念成了《圣经》,但是任何主张及政策一旦出台就被丑化、被污名化,只能吃哑巴亏。从中评社掌握的大数据来看,在社交媒体舆论场上,超过60%的用户一度站在了建制的对立面,形成了建制在舆论场陷入了“舆论黑洞”的危机。话语权是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失落话语权的后果就是香港在实践“一国两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乱流,甚至是泥石流。

  3,香港问题的话语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操之在西方,这是不争的事实。当前国际话语的基本叙事结构仍然是以西方为中心,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掌控着国际舆论的主导权,西方文明仍是核心话语,主导着整个世界,全球仍习惯于用西方价值和逻辑来评判是非,诠释国际和国内议题,国际话语体系仍处于不平衡、不平等、不公平的格局。特别是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席卷全球,世界信息传播格局很可能滑落到一种基于资本主义文明的新话语极权。香港是中西交汇的国际化城市,国际舆论主导权大于中方的舆论主导权,现在还是结构性问题。需要长时间去应对,短时期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比如在2020年6月30日《港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公布之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从官方到媒体,都在抢夺、营造甚至主导对香港严重不利的话语权,其势汹汹,对香港市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威胁。所以,在香港,西方的话语权操控了多数港人的意识,对此必须有客观现实的判断,这些更是中评社必须认识、必须把握的,急于求成,往往不成。

  4,中评社要发挥创建相对优势话语权的新思维。当前香港话语权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尚未形成一个有机协调、高效运转的系统,议题设置能力不强,话语传播模式创新性不够,特别是不懂得网络话语对大众传媒话语权的重要影响。中评社是智库媒体,需要有更好的创新的思维,在今后的话语权构建中发挥作用。中评社需要更懂得设计好话语议题,在重大问题上抢占话语先机,早谋划、早预断、早发声、早造势,先声夺人、先入为主,以增强话语的主动权。要在香港实践“一国两制”的过程中,构建中评社自己的相对优势话语体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