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郭伟峰:中评社如何应对“后真相”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21-05-12 00:02:42  


 
  所幸的是,2020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之后,正式把香港纳入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建设,堵塞了国家安全风险缺口。其中极为重要的是,对香港政治进入“后真相”时代发挥了非常有力的管治作用。所以,香港的“后真相”政治的乱源应该比较可控。不过需要强调指出,要摒弃香港的“后真相”危害,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后真相”对弈,是今后的香港政治面临的常态。作为全力支持香港进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闻媒体,中评社要高度注意香港“后真相”时代的重大隐患,要努力承担香港新闻媒体中已经不多见的“守门人”责任,努力锻造自己的洞察“后真相”时代的真相能力。

  五、“后真相”时代对内地民意的刺激作用

  “后真相”时代对于内地社交媒体舆论场也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其破坏性也不可以小瞧。尤其是所谓的爱国主义热情与“后真相”时代结合之后,真相被激情淹没,事实被迫让位于虚构。在此,看看专家的分析即可以一窥全貌。

  内地的专家赵丽涛撰写论文指出:“后真相”是网络舆论空间中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我们进行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观照的前提。如何加强网络社会中的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今中国无法回避的问题,它涉及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国家认同、弘扬民族精神等重大时代课题。但是,“后真相”时代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成为触及人心的深层焦虑。⑨

  在赵丽涛的论文中指出了尤为重要的两个特点:

  其一,“后真相”中的虚化历史与极端民粹倾向,解构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从运作机制看,网络空间中“虚化历史者”利用信息的自由流动与公众的认知盲区,极力曲解、诋毁历史事实,故意抹黑民族英雄、美化反面历史人物,尤其是肆意质疑乃至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希冀藉此重构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蕴,企图损伤广大网民对历史文化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网络空间中“极端民粹者”则夸大、渲染社会转型期与改革攻坚期的社会矛盾,通过贩卖焦虑、悲情叙事、激化矛盾、兜售苦难的方式激发草根群体共鸣,进而迷惑青年网民,在妖魔化现实中摧毁他们的爱国情怀。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不管是“虚化历史者”,还是“极端民粹者”,无不通过炒作热点事件操控网络舆论走向,试图颠覆青年群体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譬如,“恶搞屈原”“美化李鸿章”“质疑雷锋”“丑化刘胡兰”以及“风景名胜不过是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围起来收费”“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等网络热点,就渗透着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负面解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