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两岸命运共同体内涵、阻碍与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21-07-28 00:06:28  


 
  (一)两岸长期分离造成的差异与隔阂

  两岸长期分离使得两岸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几乎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仅从认同层面来看,两岸文化认同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是民族认同已出现较大差异,而“两岸国家认同同一性已经被差异性赶超,差异性有扩大的趋势”。⑤尽管两岸交流合作会增进彼此之间的瞭解,但这种交流并不一定导向台湾同胞认同的变化。两岸之间的认同差异仍在进一步扩大,且在两岸青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两岸认同上的差异将对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二)蔡英文当局提出“台湾共同体”理念,试图构建“台湾民族”

  蔡英文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提出了“台湾共同体”理念。已有学者指出:所谓“台湾共同体”理念“表面上是要缓和台湾特殊政治结构所造成的族群隔阂和社会撕裂,但它更深层目的是要藉‘台湾共同体’来催生‘台湾民族意识’,将之 赋予‘国家认同’意涵”。⑥“台湾共同体”在凝聚台湾内部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于大陆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排斥与抵拒心理。在当今将“台湾主体意识”当作一种政治正确的台湾社会,“台湾共同体”仍有一定的市场。

  从上世纪后半叶开始,“台独”势力一直试图建立所谓“台湾民族”。但由于当时岛内主流民意高度认同中华民族,“台独”势力构建“台湾民族”的努力归于失败。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蔡英文当局上台后,岛内“台独”势力猖獗,“台独”势力构建“台湾民族”的工作也在全面展开。建立“台湾民族”虽然是“台独”势力的妄想,但势必将对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认同产生消解作用,值得大陆警惕。

  (三)美日等海外势力的干扰

  特朗普任总统时期,美国开始全面对抗和遏制中国。中美关系的恶化也对台湾社会心理造成影响,不利于形成“两岸命运共同体”。台湾岛内精英人士虽不完全赞成蔡英文紧随美国挑衅大陆的做法,但也不愿完全倒向大陆,他们主张在中美竞争中保持中立,以最大程度维护台湾自身的利益。两岸民间社会将因此产生疏离甚至对抗心理。美国的盟国日本也受到美国的拉拢,充当美国对抗中国的“急先锋”。美日均试图利用台湾问题挑衅和对抗中国大陆,且两国均在台湾拥有极大影响力。如果中美对抗长期持续下去,岛内目前的政治格局又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台湾民众将会长期感受到中美对抗带来的负面影响,两岸之间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会大大减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